经济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金融赋能“虾”路同行——经济学院2023级金融专业赴潜江开展暑期实习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 2025-07-04

7月2日,经济学院2023级金融学专业90名同学,在胡亚兰、王斌、陈敬学、李永芳、简兵、刘晓东6位老师带领下,奔赴潜江开展暑期实习实践,聚焦小龙虾产业大规模数字交易与金融服务,探寻金融与数字科技融合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解码数字交易,洞察产业金融生态)

上午10时,师生抵达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这里依托“互联网+小龙虾+流通”全产业链模式,搭建起集交易、冷链物流、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数字平台。在参观中,同学们重点了解平台大规模数字交易流程,从订单撮合到资金清算,金融服务贯穿全程。交易中心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小龙虾产地溯源、质量检测数据上链,为金融机构评估虾农信用、发放贷款提供真实可靠数据支撑。当谈及“虾农贷”时,工作人员介绍其通过大数据风控,整合小龙虾产业交易数据、气象数据、虾农历史信用数据等,运用智能算法精准授信,为虾农提供便捷融资渠道,助力解决养殖资金难题。同学们现场登录虾农贷网址,直观感受金融科技赋能产业的实操逻辑,看到金融与数字科技融合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称,激活产业活力,深刻认识金融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走访虾稻基地,聚焦金融支农实践)

午后,师生来到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虾稻共作基地。潜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小红,作为当地小龙虾产业发展核心人物,详细讲解“虾稻共作”模式下,金融与数字科技如何助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升级。基地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质、虾稻生长数据,这些数据同步传输至金融机构风控系统。从虾农贷支持苗种采购、设施升级,金融机构依据数字平台反馈的基地生产数据,实现贷款审批秒级响应、灵活续贷;到保险产品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精准识别养殖风险,快速理赔。金融“活水”借助数字科技精准滴灌产业链各环节。同学们深入田间,观察虾稻共生场景,结合金融知识,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设计,利用数字科技拓宽支农服务覆盖面,让金融更好扎根乡村产业。

(探馆龙展馆,感悟产业金融韧性)

下午14时30分,龙展馆内,小龙虾产业发展历程与金融赋能故事交织呈现。从早期产业萌芽,金融机构试探性信贷支持,到如今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同学们透过历史脉络,看到金融与产业协同成长的韧性。讲解中,产业波动期,金融机构利用数字平台监测小龙虾价格波动、库存数据,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推出价格指数保险,为产业“雪中送炭”;产业升级期,借助大数据挖掘市场需求,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深加工、品牌建设环节,“添砖加瓦”助力产业迭代。这些案例让大家深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乡村特色产业,需以数字科技为桥梁,精准适配、动态调整,为未来金融实践埋下思考种子。

返程途中,同学们热议实践收获。此次潜江之行,跳出课堂理论框架,以小龙虾产业为切口,让金融专业知识与乡村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从数字交易中金融与区块链、大数据的融合,到“虾农贷”等产品的科技化创新,再到产业周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适配,同学们触摸到金融与数字科技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真实脉搏,也明晰自身专业成长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联结路径,为暑期实习实践写下生动注脚,更积蓄起用金融与科技力量助力产业发展的青春动能。


(作者 : 李玥锜

编辑 : 华文健

审核 : 马楠

上传:华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