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张从革 摄影:张从革)11月12日下午,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学类立项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文一楼203会议室举行。项目负责人彭卫红副教授就《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多民族诗歌交流与当代诗歌美学建构研究》进行开题报告,《江汉论坛》刘保昌主编、学院李长中院长、刘为钦教授、龚举善教授、杨彬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受邀参会。

开题报告会现场
该项目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研究视角,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多民族诗歌的互动实践,系统梳理汉族与少数民族诗歌的交流情况,深入总结其交流特点、交流模式、交流动因,并提炼经验,为构建中华美学提供实践参考。彭老师表示该研究关注云南诗歌从“边地”走向“中心”的动态过程,并分析少数民族对当代诗歌的影响和贡献。关于研究结论,彭老师强调改革开放后云南多民族诗歌的频繁交流,不仅促进了云南诗歌自身的发展,更通过意向共融和技巧互鉴,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美学提供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最后,彭老师称在保持云南诗歌创作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同时,应更积极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意识和共同意识,用文学构筑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汇报人 彭卫红副教授
研讨环节,专家组对项目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其整体框架深入细致、共性研究详尽扎实,对云南多民族诗歌交流模式的分析亦是亮点。同时,专家组建议应加强对当代诗歌美学建构部分的研究,关注多元动态问题,开阔研究视野,整合研究内容,并注意时间划分及敏感问题的处理。
此次开题报告会紧扣民族诗歌与中华民族当代诗歌美学之间的关系,校内外专家肯定了选题的价值,并提供了准确、翔实、全面的意见,为此课题的研究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