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讲座>正文
李建中教授主讲“问学·大家谈”第三期
2025-11-07     (阅读:)

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张梦涵 摄影:张梦涵)11月6日下午,学院邀请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李建中教授在10号楼116教室开展题为《从诗性南湖到兼性珞珈——我的问学之旅》学术讲座。讲座由龚举善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参加。

龚举善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李建中教授结合自身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围绕“诗性”“兼性”“问学”三大关键词,生动讲述了诗性民大、兼性武大,在反思现代学术功利化倾向的同时,力倡“为人生的学术”理念。他分享了在中南民族大学的青春岁月与学术起步经历,回顾了1980年代自由开放的师生互动氛围,强调学术研究应与精神生活、情感体验紧密融合。针对文学研究,他对比了中西文论差异,指出中国古代文论“散金碎银”般的个性化特质,提出应摒弃单一评价标准,倡导文明互鉴。谈及教育,李教授强调科研与教学间的平衡,主张科研成果应服务于学生成长,通过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学融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他深入解读《周易》《墨子》《文心雕龙》《红楼梦》等经典文本,剖析“诗性”“兼性”“兼爱”等核心范畴,分享了“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的创作与治学理念,展现了贯通古今、涉猎中外的学术胸襟。

李建中教授讲学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古代文论现代转化”“AI对学术的影响”等议题向李教授请教,他都一一耐心解答。他表示,应将中国文明视为精神资源与文化遗传,通过读经典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无需刻意对接西方美学或纠结其“转换”问题;提醒师生不要过度依赖AI,强调保持原创性与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同学们在数字技术时代坚守学术诚信与人文初心。

院长李长中教授和李建中教授合影留念

龚举善教授对李建中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他评价,本次“大家谈”兼具学术深度与人生温度,既梳理了文学研究的多元路径,又明晰了教育的育人本质,为师生提供了融通古今、中外、文理、诗思的学术视角,激发了同学们回望传统智慧与追寻现代创新的热情,为治学、教书、育人的新型通识大教育理念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