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刘雨菡 摄影:许丹)10月24日晚上,学院举办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信息传播师资班,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教授在文一楼101教室做题为“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议题的科研写作:视野与困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王江蓬副教授主持,师资班全体学员、学院部分教师、全体新闻传播学硕士及文化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参会。
 讲座中,刘教授提到,人工智能在学术与国际传播领域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伦理失范与原创性危机,多起撤稿事件暴露出AI生成内容在可信度与规范上的隐患。人工智能依旧存在技术逻辑与鉴别能力薄弱、问题意识与创新视角缺失、理论思辨不足等问题。学界应理性使用AI工具,加强理论创新与伦理规范建设,以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多重挑战。
 
 刘俊教授讲学
 关于国际传播中AI应用的问题,刘教授系统谈到,当前研究存在“想象式研究”“常识化表达”“描述性结论”“非数据支撑”等突出问题。同时提出当前国际社会热点前沿议题,其中特别强调“微视听”在传播实践中显著的成效,充分肯定其在实现中国内容“被看到”这一基础突破上的重要价值。
 在互动环节,刘教授就国际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作出回应。对于青年学者,他鼓励青年学者将研究重点应从“讲好中国故事”升级为“传播中国价值”,构建多元传播格局;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坚持“适度跨学科”,确保研究始终紧扣传播学核心议题。
 
 王江蓬副教授总结发言
 王江蓬副教授代表在场师生向刘教授致以诚挚感谢,并从三个方面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一是内容信息密度大,体系完整;二是议题紧扣学术前沿,极具前瞻性;三是所提建议对师生科研实践具有突出的指导价值。他表示,刘教授的倾囊相授,内容丰富影响深刻,不仅显著拓宽了听众的学术视野,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