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章思雨、张从革)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信息传播师资班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齐聚我校,共议“创新与自主:数智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
 25日上午开幕式举行,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方德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柴剑平教授等高校领导与业界代表出席。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德斌教授代表主办方中南民族大学欢迎与会来宾和青年学子们到访湖北武汉。方校长从我校的办学初心与历史、校园文化、学科特色与优势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对青年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扎根大地做有深度的研究者,依托学校学科基础关注民族地区发展相关课题;二是拥抱变革做有锐度的创新者,探索传媒新理论方法;三是坚守初心做有高度的引领者,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教授代表主办方中国传媒大学欢迎参加此次会议的青年学者和学子。他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推动传媒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良好示范效应,期待此次会议能助力师生把握传播新趋势,探索教育新道路。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60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9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讨会5个分论坛在学术交流中心分头进行。主题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数字伦理与信息治理、数智出版与信息素养、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与会者通过论文分享的形式,分别从理论建构、实证分析等研究维度,系统呈现了数智时代信息传播的研究框架、核心发现与创新尝试。此次研讨会不仅帮助与会者拓宽了研究视野,吸收了不同高校的研究思路与学术视角,而且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规范度与质量。这种跨校际的深度学术互动打破了校际间研究信息壁垒,为推动该领域学术共同体建设、提升学科整体研究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本次师资班共有50余名新闻传播领域的青年教师参加,活动以业界专家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邀请智能传播等领域的专家登台授课,深度解读行业前沿趋势与实践教学创新路径。作为共商信息传播教育大计、共迎时代变革挑战的高水平平台,该师资班致力于帮助教师通过专家课程弥补教学实践与经验积累的短板,精准把握业界脉搏,切实提升教学能力,更搭建起教师学术交流渠道,助力探讨教学痛点、破解学科体系质变带来的困惑。
 
 
 闭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陶喜红教授主持。陶教授祝贺会议完满结束并指出,研讨会搭建了连接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沟通的桥梁,促进不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也为青年学者向优秀前辈学习提供平台,是传媒学界薪火相传的生动案例。
 
 
 
 在闭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李舒教授宣读了师资班结业名单;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长中教授宣读了博士研讨会获奖学生名单。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李继东教授为本届论坛作闭幕式做总结发言。李教授用感谢、结构性转型和期待这三个关键词来总结此次论坛。他提出,人的主导价值永远是关键的,人决定人工智能的未来,决定了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当技术浪潮拍岸时,我们依然要锚定“人”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