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师生集体观看九三阅兵直播,传承爱国精神
2025-09-04     (阅读:)


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通讯员:周志远 摄影:周志远)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盛装以待,长安街旌旗飘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师生爱国热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在校师生在学院会议室、南区“一站式”学生社区予知厅集中观看九三阅兵直播盛况,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师生手持国旗,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上午9时,大会准时开始,天安门广场上礼炮轰鸣,国旗护卫队步伐铿锵。全体师生跟随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现场气氛庄重严肃。与会师生全神贯注观看直播画面,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阅兵式正式开始后,师生专注观看各受阅方队的行进展示,不时发出赞叹,为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而自豪,为祖国繁荣昌盛而感动。

大会临近尾声,党员代表们重温入党誓词,并在现场组织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畅谈感悟。


李长中(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院长):

今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观看国庆阅兵,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场国力的展示,更是一首用忠诚与信念铸就的壮丽史诗。80载风雨兼程,伟大抗战精神如薪火般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学院建设迈向崭新局面,为学校冲击“双一流”建设目标贡献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的学科力量。


杜颖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青年教师):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肃穆庄严。当联合军乐团奏响第一枚音符,当56门礼炮接连鸣响,我们仿佛回到了风雨动荡的年代,听到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热血谱写的不屈之歌。轰鸣的礼炮告慰着长眠的英灵,宣示着和平的珍贵。老兵颤抖的军礼,年轻士兵坚毅的眼神,观礼群众悄然拭去的泪痕,它们无声诉说着一个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心路历程,讲述着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史诗。

队伍中,每位军人的面容上都镌刻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刚毅,有的英勇,有的还带着青春的稚嫩,但眼中都闪烁着坚毅光芒。当银发苍苍的老兵用布满皱纹的手敬出军礼,他们与年轻挺拔的士兵完成了一场共鸣与对话——那是岁月与青春的对话,是烽火年代与和平时期的对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交接。

空中梯队划过长空,留下的彩烟渐渐消散。这一刻,举国上下,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儿童,都仰望着同一片天空,心中充满着对和平的向往。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守护用鲜血换来的和平。阅兵式是短暂的,但它点燃的精神火炬将长存心间,我们应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共同书写国家未来的新篇章。


冉元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共同回望这个铭刻在民族灵魂深处的伟大日子,这不仅是一个需要被纪念的历史节点,更是一面照亮我们前行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生命,开创未来,历史承载着过去也启迪着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了人类和平发展伟大事业而团结奋斗。80年前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侵略者的图谋,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博士研究生,我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肩。我们不仅要从这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中汲取磅礴的奋进力量,将深深的爱国情怀融入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更要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力量。


杨玉珍(汉语言文学2201班):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有力传承,让我深受震撼。

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飒爽英姿和先进装备的震撼亮相,我不禁联想到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的艰苦卓绝,感慨于如今中国的强盛崛起。这场盛典让我深刻认识到,今日中国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处处彰显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从传统主战力量的威武雄壮,到新域新质力量的科技赋能,阅兵式展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众多新型作战武器的亮相,不仅展现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更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自豪感。

铭记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将以此次观礼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瑞涛(新闻学2202班 ):

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程观看了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式直播盛况。这场历时约70分钟的国家盛典,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由衷地涌起民族自豪感。

无论是烽火岁月,还是和平盛世,党旗在哪里,哪里就是前进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更应奋勇前进,挺膺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钰桐(广告学2201班):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内心激荡难平。铁甲洪流与铿锵步伐,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庄严展示,更是对那段烽火岁月最深切的致敬。

先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之魂,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尊严。这场阅兵,是跨越八十年的回答:山河已无恙,吾辈必自强。它警示我们,历史的记忆不容淡忘,英雄的精神必须永续。唯有铭记牺牲,珍惜和平,砥砺奋进,方能不负先辈,开创未来。


贺吉润(汉语国际教育2201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在天安门广场洪钟般响彻云霄,令人心潮澎湃。从铿锵有力的徒步方队到科技赋能的现代化装备,从战鹰翱翔的雄姿英发到国防力量的硬核展示,每一幕都印证着祖国的强盛,更让“复兴”二字有了具象的注脚。

这场盛典是里程碑,也是动员令。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既是民族复兴的见证者,更应是躬身入局的建设者。吾辈青年唯有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与人类共同命运之中,方能在时代洪流中书写无悔青春,让复兴之光与和平之辉交相辉映。


铁流滚滚彰显祖国威严,战鹰呼啸谱写和平华章。九三阅兵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爱和平,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本次集体观看阅兵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让学院师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未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