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赛对象
1.2023年6月前在校的全日制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2.毕业5年以内(2018年7月1日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3.在职或拟于2023年6月前入职教师(产业命题赛道专设)。
二、参赛数量安排
2023年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以在校生7%的比例下达参赛指标,分配到美术学院指标为109项。
根据学院大学生人数和专业设置情况,具体如下:

三、比赛流程及安排
大赛分参赛报名、院级初评、校赛网评和现场赛四个阶段,6月30日前须完成参赛项目网上报名、修改定稿工作。
1.参赛报名
即日起,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 进行网上报名(操作流程附后)。
同时,项目负责人在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操作流程见附件)上完善项目计划书、参赛成员和指导老师等参赛信息,必须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信息准确填报。
两个平台都报名成功,表示参加比赛成功,否则无效。
2.各级评审
(1)院级初评(2023年6月15日前)
院级评审依据评审规则,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参赛项目进行形式审查,资格审查合格且材料优秀的作品(不超过学院报名数的10%)用系统操作推荐到校级初评。
(2)校级复赛初赛(2023年6月中下旬)
创新创业学院组织评审专家开展网络评审,通过校级初评的团队将入围现场赛。
(3)校级复赛现场赛(2023年6月下旬)
现场赛以路演答辩形式进行,包括项目陈述(含PPT及1分钟视频演示或实物展示,共5分钟)和回答评委提问(3分钟)等两个环节,时间限定在8分钟之内。专家组将根据团队展示、答辩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
本轮比赛的作品需提交参赛项目材料及项目PPT展示电子文件,材料提交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4)项目遴选及打磨(2023年5月-2023年7月)
大赛举办期间,创新创业学院将组织省赛、国赛评审专家等对前期申报的重点项目以及在校赛报名成功的参赛项目进行一系列项目打磨与辅导活动,最终按照学校推荐项目配额择优遴选项目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四、大赛奖项
1.所有参赛团队都必须完成材料申报、成功通过院级推荐,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和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完成网上报名。成功完成网络报名的团队,以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准,前五名成员(含负责人)可获得1个创业学分,当年学分不累计。
2.校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根据省赛推荐名额确定。
3.根据学校核定的年度超教学基本工作量分配情况,给予校赛项目的指导老师一定课时补贴;获得省级奖项项目的指导老师补贴20课时;获得国家级奖项项目的指导老师补贴50课时。
4.根据湖北赛区组委会要求,为持续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的普及,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各学院网上申报大赛项目数有指标要求,估计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的7%(即每100名学生应推荐7项),各学院具体申报项目数见附件2。学校将数额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和创新创业教育年终考核,将根据任务完成和获奖情况设立优秀组织奖和成果显著奖若干名。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报流程是:
1.负责人先注册,上传团队的商业计划书还有一些选项需要填写;
2.团队成员注册,注册之后个人中心界面会显示你所参与的项目;
3.负责人通过手机号搜索团队成员添加,团队成员到个人中心消息界面进行确认;
4.负责人最后一次填报赛道组别类别,确认信息之后就可以报名了;
5.最后一定要看到有“报名成功”四个字的界面才算报名成功。
五、校赛通知及链接
六、附件:
1.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赛道参赛要求
2.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南民族大学校赛各学院报名参赛任务分配表
3.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端操作手册
4.学院有关赛事活动的宣传报道材料
5.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总结材料
6.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
7.评审规则
美术学院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