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正文
访建筑科技之馆,育艺术思政之种,激民族复兴之志——18级环境设计专业《专业调查2》课程教学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3 编辑:杨青鹏

        课程思政,是环境设计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院深化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体系建设中极为着力建设的重要环节。2021年6月19日上午,在夏晋、熊清华两位老师《专业调查2》课程的带领下,2018级环境设计专业全体学生来到建筑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以体验和感悟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强国、民族复兴责任与担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筑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是全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由中建三局武汉光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中建科技产业园内,场馆地上四层、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约6.95万平方米,其中场馆面积约1.85万平方米。建筑博物馆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促进建筑科技发展,打造中国建筑文博、展览、科普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传播平台,成为中国建筑科技和建筑文化的形象展示窗口。



        课程选择以“思政教育感悟”为核心,以“中国建筑科技发展调查”为主题,围绕“古代建筑技术溯源”、“荆楚建筑营造文化”、“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未来建筑科技展望”四大调研版块,希望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梳理、知识素材积累,科普文博馆藏调研等方式,结合自身感悟深入了解从民族传统匠作技艺至现代建筑科技发展的脉络,掌握科技强国的“密钥”,思索自身民族振兴的责任担当。

 






        整个展厅的主要部分集中在负二层,包含古代建筑展厅、荆楚建筑展厅、现代建筑展厅、未来建筑展厅四个主题文化展示空间。从古代建筑展厅“盘古开天,匠造之慧”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应县木塔”等建筑模制的等比还原;到演绎“金道锡行,通衢开埠”的荆楚建筑展厅承载着武汉城市记忆的“江汉关大楼模型”、“汉口租界的核心建筑”,以及全息影像技术,立体还原的“武汉剧院”“武汉火车站”“天河机场”等身边的经典建筑,再到奏响“社会使命,建筑英雄”主旋律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纪实展览”,展现中国高度、跨度、深度、精度、速度的现代建筑展厅;以及“水下住宅”“垂直城市”“行走之城”与关注到地球上的能量与资源的“水力发电潮汐房屋”和“城市中的自然工厂”的未来建筑展厅……从古代到现代,从传统到未来贯穿展馆的“主线”,让每位同学对建筑与环境、社会与发展、科技与未来有了更加深刻体悟与憧憬。尤其是在历历在目的新冠疫情过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纪实展览”更进一步触发了学生们对于“中国速度”“国家精神”的感召力与自豪感!





        学生也通过对中国建筑科技博物馆的集中调研,以亲身体悟的方式,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荆楚地域文化的兴盛,以及现代建筑科技的发展壮大,结合课堂所学专业理论,围绕“人、自然、建筑”三者关系的思考,逐步“扩散式”地展开对于未来建筑的学术观察,从而形成了对国家未来城乡发展、建筑材料技术、工艺结构、科技与人类生存方式的整体构想。




        本次课程正如这座由中国台湾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先生设计的展馆主体建筑,形若一颗即将萌芽的“种子”,以院之转化、种子圣殿、荆楚文化为设计理念,将民族传统匠作的“智慧”、国家振兴发展的“精神”、民族未来发展的“畅想”孕育其中,真正起到课程教学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延展的育人价值。



        课程结束后,专业负责人夏晋老师与中国建筑科技馆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计划进一步积极拓宽馆校合作资源与共享渠道,发挥文化场馆教育优势,探索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力图将建筑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打造成为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真正将民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走向深化。









撰稿 | 环境设1801班 陈宣

审核 | 夏晋、熊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