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正文
五谷启蒙,面塑传情:美术学院携手光谷十小共启非遗美育新课堂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8 编辑:龙泉卉

        10月9日,美术学院“非遗薪火·美育共行”美育课堂系列共建项目焕新启航。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姜小渊老师领衔的团队携手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共同开启“面塑”特色班美育实践新篇章。本学期课程以“五谷的奇妙旅行”为叙事脉络,贯穿谷物知识、主食文化与节庆饮食等多元主题,将传统非遗面塑技艺巧妙融入小学美育课堂,打造出浸润式感知、互动式学习与创造式表达相结合的非遗传承新样态。课程开展一个月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动体验,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广泛认可与热烈反馈。

从种子到面团:识五谷,传古艺

        课程从“初识五谷”为起点。在光谷十小的教室里,面塑特色班的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亲身感知小麦、大米、黄豆等谷物的色泽、形状与质感。在美院师生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动手制作“五谷感官瓶”,将不同谷物分层装入透明瓶中,观察记录每一种粮食的形态特征和专有的色彩,在实践中建立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初步认知。

_DSC1903

        随着课程深入,孩子们在“主食的奥秘”单元中体验了从小麦到面团的转变。教师现场演示和面过程,讲解“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孩子们亲手揉搓面团,感受物料从松散到聚合的奇妙变化,并在后续课程中学习制作彩色面团、创意饭团、动物造型面塑等,逐步掌握揉、搓、捏、压等基础面塑技法。

1225382dcb9b7f911ddf40f0934ec8d0

10723b416af523486a4a80cbc8f77f26


以节气为脉络:循四时,塑礼仪

        课程设计紧扣岁时节令与文化礼仪,让传统文化浸润日常教学。重阳节前后,孩子们学习制作“重阳花糕”,以面团为底,缀以红枣、葡萄干等食材,体验节令食品背后的孝亲敬老传统;临近冬至,课程又引入“南方汤圆,北方饺子”的饮食比较,学生不仅亲手包制汤圆、饺子,更通过观察馅料、闻识香气,多感官理解不同地域的饮食习俗。

8b2ea56dc6ee7c00d13bd12b92c89ae9

        “我们不仅教技法,更注重传递食物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姜老师介绍,“比如‘年年有鱼’主题课程中,孩子们用面团搭配红豆、小米进行装饰,最终塑造成鱼形作品。在动手的同时,也理解了‘鱼’在中华文化中所象征的丰收与吉祥寓意。”

牵大手与小手:融高校,育新苗

        本次课程延续“大手牵小手”互动机制,由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3级学生张知行、李雨欣担任课程助教,协助专业教师完成技法演示、实践辅导与课堂组织,有力保障了教学流程的顺畅推进与操作安全。这一模式在提升小学生课堂参与感与创造体验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搭建了宝贵的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平台。

750b9d7366efaa53004076b2639b88aa

        “小朋友们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齐全的材料工具,接受系统又有趣的面塑教育,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尤为珍贵。”助教学生表示,课程兼具文化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是对小学美育课程体系的有力补充。

d994c17467bd696e2136a53ec5827887

        展望未来,美术学院将持续立足学科专业优势,秉持“铸牢”教育主线,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资源与社会美育服务的示范引领功能,输出优质非遗美育课程,推动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美育沃土中生根发芽、焕发生机,为培育兼具文化根脉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美院力量。





文字 | 李雨欣、张知行、黄骏

图片 | 张知行、李雨欣

责编 | 夏晋、姜小渊

审核 | 邹反修

上传 | 龙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