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学术名师大讲堂暨环境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线上线下联合课堂,在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我院特邀湖北美术学院何凡院长担任主讲人,以“技术、艺术与人文:图像与图像——环境设计之纸上城市”为题开展专题讲座,旨在引导学生构建“技术、艺术与人文”交融的设计思维,探索环境设计从理念到“纸上城市”的创造路径。本次讲座由环境设计系主任廖璇老师主持,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专业教师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何院长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切入,通过三个关键时间阶段,清晰勾勒出学科的成长脉络。他指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始于建筑学基础的坚实支撑,在学科发展初期便已显现“交叉学科”特质,为后续的多元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1985-2022年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文献展中强调在以往教学中,一年级推行“一人一手记本”制度,二年级进入“图绘思考”阶段,其核心目标从基础记录转向设计效果呈现,并逐步衔接渲染图等技术应用。同时,教学亦不止于课本,强调引导学生理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何院长还特别提出,当下的环境设计应立足“地域性、历史责任、历史人物、人性温度”四大维度,并通过回望三个历史时期,将艺术与设计的交融发展历程进行类比阐释,提出设计应围绕“物质——非物质——再物质”展开深度探索。
在技术层面,何院长聚焦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变革,指出过去学生需掌握大量专业软件,而如今游戏渲染、三维扫描等AI技术正显著简化工作流程,使设计师能更专注于创意本身。他强调,借助AI实现“技道合一”,是当代环艺学子需要深入思考的核心命题。
讲座尾声,何院长现场展示了AI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视频,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技术与设计融合的无限可能,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与师生围绕AI时代的工具选择、“Z世代”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学科交叉所需的统筹能力等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本次讲座中,何院长不仅为环境设计专业学子梳理了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解答了AI时代的成长困惑,更构建了清晰的知识框架与发展路径,传递了“设计有温度、创意有深度”的专业理念。未来,美院学子将在夯实手绘与技术基础的同时,深耕人文内涵,努力在技术、艺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中,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的环境设计创作者。

何凡院长讲座现场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研究生敬文彬同学与何凡院长进行现场交流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熊清华副教授与何凡院长进行现场交流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谢孟举博士与何凡院长进行现场交流

参会师生与何凡院长合影留念

文字 | 夏奕秋、张丁、李淑琪
图片 | 夏奕秋、杨琳
责编 | 夏晋
审核 | 邹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