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校史馆讲解队优秀学子风采 | 赵翌熙:以史为桥,以心传情

    发布者:  时间:2025-10-23 11:53:58  浏览:

    中南民族大学校史馆,如同一部厚重的典籍,沉淀着七十余载岁月的芬芳,承载着时光淬炼的精神瑰宝。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殿堂里,总有一群怀揣热忱的青年,用声音作笔,在时光的画卷上勾勒往昔的轮廓,唤醒沉睡的记忆。赵翌熙,便是这群追光者中尤为璀璨的存在。

    从首批讲解员到“主人翁” 的初心启程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初建立的校史馆面向全校招募讲解员,赵翌熙第一时间报名,成为讲解队首批队员。"融入学校发展洪流,做推动其前行的一滴水",谈及初衷时他眼中闪烁的热切从未褪去。作为元老队员,他始终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工作,从讲解、管理到培训、策划,事无巨细地耕耘其中。

    四年讲解员生涯,他完成上百场讲解、接待数千人次。在他心中“校史馆是活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前辈的坚守与信仰。”这种认知,让他在日复一日的讲解中逐渐褪去青涩,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正如柳青所言"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四年里两次特殊接待,成为他讲解生涯的关键注脚。

    在“传承·先生·血脉” 中读懂校史温度

    若问校史何以动人,赵翌熙的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中。

    “传承”——学校致力研究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血脉。在偶然发现一种新型文字后,无数教师前赴后继,将有限生命投入此项浩瀚工程中,向国家和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保护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先生”——民大精神不是凭空而生,而是一代代前辈在时代的号召下所体现出的担当与责任,经过历史的选择所留存下的精神宝藏。五四主题团课《大先生》的出演,让民大人明白了“先生”的含义,明白先生们在学校历史的发展洪流中躬身入局的伟大担当。

    “血脉”——中南民大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赵翌熙在进入校史馆工作后,一次偶然下,发现太爷爷同样就读与中南民大。面对这位老校友,赵翌熙不由感慨道,自己原来早已流淌着民大血液。而今,他接过时代递予的接力棒,续写新的民大故事。

    红色血脉与至诚爱校的双重火炬

    谈及校史馆最应该传承的精神和文化,赵翌熙将其概括为“红色血脉”,“至诚爱校”。他认为校史馆讲解队承担着讲述校史的思政育人角色,是激发广大师生爱校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第一线,讲解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感悟和传承校史当中的红色血脉,成为红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代言人、宣传者,做到自己真正赤诚地热爱我们的学校、对学校有自豪感,这样我们的才能让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热爱打动更多的参观者,让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热爱我们的学校。

    对于校史馆讲解队的未来,赵翌熙满怀期待。他提出四大“标签”:专业化、有学识、有信仰、凝聚力。“我们要让外界看到,这是一支能讲好故事、懂历史脉络、心怀热爱的团队。”他坚信,唯有每个成员视传承弘扬校史如己任,团队才能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在更大舞台上绽放光芒。

    从懵懂学子到校史“代言人”,赵翌熙用四年时光诠释了何为“以史育人,以情动人”。对他而言,校史馆不仅是陈列历史的展厅,更是孕育未来的土壤。那些被讲述的故事、被传递的情感、被唤醒的血脉,终将化作星火,照亮更多民大学子心中的信仰之路。。

    量力而行与提前布局的时间哲学

    在大学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天地,学业精进、竞赛夺魁、社团发光,每一项都散发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然而,时间与精力的有限性,却让无数大学生陷入“分身乏术”的困境。如何在学业与比赛、社团工作间找到平衡点,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亟待破解的世纪难题。

    赵翌熙基于自身经历,总结出两条行之有效的破局之道。一是要“量力而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学会取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然后全身心的投入精力进去,既能实现自己的成长,也能更好的把工作办好;第二是要“提前布局”,就是提前安排好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哪些是重要且紧急的?哪些是重要但可以缓做的?提前布局,分清轻重缓急。

    在时间与精力的双重考验下,“量力而行”与“提前布局”恰似两把金钥匙,不仅能打开当下平衡困境的枷锁,更能锻造出应对未来挑战的底气。

    校史讲解经历对人生选择的连锁反应

    当被问及参加校史馆讲解队的经历对生活有何影响时,赵翌熙格外坚定的道:“校史馆讲解队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多元的,尤其是在研究生就读院校的选择方面。”他说当时在考研备考择校阶段十分迷茫,正是在校史讲解和学习中,令他认识到了自身,也决定于我校继续读研深造。积极投身学校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中,成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赵翌熙此外还补充了一点:“这份经历也让我学会从历史纵深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作为讲解队的一员,赵翌熙认为在和别人讲述校史的过程中,也在向自己讲述着校史,建构自己的记忆。而更深层次的看待问题,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处理,同时也开拓了自身的视野。最后他笑称:“多亏了参加讲解队的经历,面对今年政治考研中的一题,

    激发了我当时的答题灵感。”

    参加校史馆讲解队的经历对赵翌熙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他常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激励自身,打破舒适圈,勇于面对未知挑战。在每次的讲解任务的挑战自我,了解自身,开拓视野,激发新时代青年志气。

    荣誉积淀与成长启示

    赵翌熙曾获湖北省“三下乡” 社会实践省级先进个人、省级优秀项目(负责人)等 4 个省部级荣誉及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实践青年标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等十多项校级荣誉。谈及学习经验,他强调:首先,专业学习需培养学科思维,避免死记硬背,以思维锻炼实现触类旁通;其次,应坚守钻研精神,明确学习主业,从生活兴趣中深化探究;再次,需坚持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依实际制定规划并落实;最后,更要扎根社会基层,在服务群众与社会发展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大局。他鼓励学弟学妹成为 “十字型” 人才,以多元爱好驱动专业深耕与全面发展。

    民大给予每一位学子的,并非简单的学习生活环境,而是传承七十余年之久,承载前人期望的民大精神。历史巨浪滚滚向前,民大依然在新时代书写动人华章,赵翌熙携民大的期望,步入人生全新阶段,开启新篇章。他身体力行,用行动来践行民大精神,为后来者开辟星光大道。他敢于拼搏,不畏艰苦,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将融入每一位民大学子的精神中,助力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成就属于自己的篇章。

    (文字:张德硕、阿力祖鬼、谢美娟  图片:赵翌熙  编辑:田银娟  审核:马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