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校训的滋养下,校史馆讲解志愿服务队始终肩负着赓续文脉、铸魂育人的使命,自2021年成立以来涌现出众多将校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优秀学子。药学院2021级毕业生张起凤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娓娓道来校史的文化传承者,到以优异成绩叩开中国科学院大门的科研新星,她以脚踏实地的奋斗诠释了民大学子的责任担当,更以知行合一的风采为校史精神写下青春注脚,为学弟学妹树立起“躬行践履,奋楫争先”的民大榜样。
校史馆:勇气与坚持铸就成长舞台
谈及与校史馆讲解队的结缘,张起凤回忆道:“第一次关注到校史馆是学院转发的纳新简章。为庆祝学校70周年校庆,校史馆进行了重新修建并招募第一批讲解员,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报名加入讲解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锻炼自己。”从初入队审稿时的紧张到带队时的从容,她坦言,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突破:“只有我们将全厅校史的关键点牢记于心,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这依靠的是一遍一遍熟悉稿词,我为能坚持背稿和勇敢站在前厅开始讲解的自己感到自豪。”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70周年校庆期间的讲解经历:“讲解服务的是校友,也就是我们的学长学姐,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当年的故事和他们眼中的学校,让我感受到校史讲解词之外的鲜活温度。带队结束后,他们的鼓励和夸赞成为我做好下一次讲解服务的动力。”
校史馆的大家庭氛围也为她的成长提供了温暖助力。“在讲解队我收获的不只有一起讲解成长的好朋友,还有我们的大家长的关爱——校史馆的指导老师们都很温柔有耐心,平时会在校史馆里准备充足的零食和水,考研期间会时常给我们温暖的鼓励,还会准备激励礼包。”张起凤动情地说,“讲解队不仅是传承校史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学业与志愿:规划与坚持成就双向成长
如何平衡学业与讲解工作?张起凤的答案简洁而实用:“提前规划时间,将讲解作为学习间隙的调剂。”她笑称,“一场1小时的讲解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换脑思考,每次上课结束后或是复习疲倦了,大家不妨来参加一场讲解,调节心情后继续学习,说不定事半功倍哦。”
在她看来,优秀讲解员的核心能力是“勇气、坚持与思考”:“首先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在一次次讲解实践中打磨自己;其次要坚持背诵稿词,一遍遍熟悉后才能在带队时不紧张;最后更要勤加思考,针对不同听众调整讲解方式和节奏,及时复盘,让校史的讲述真正触动人心。”这正与她的学习方法不谋而合。备考中国科学院期间,她将讲解队中培养的坚持精神融入学习:“遇到困难时,我常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成了’。”她特别提到“补足短板”的重要性:“比如在背稿时,对熟悉的稿词能脱口而出,不熟悉的则不顺口,所以讲解要攻克不熟悉的稿词,学习同理,要直面薄弱环节,而非做重复工作,方能提升整体能力。”
寄语学弟学妹:在沉淀中寻找方向
“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张起凤以朱熹箴言凝练自己的成长心得。她将学习比作“一场与自我的对话”——在重复中沉淀根基,在反思中突破瓶颈;用效率置换盲目堆砌的时间,以“今日事今日毕”的专注对抗焦虑与彷徨。“疲倦之时要学会取悦自己,开心的时候才会有动力”,她笑着鼓励学弟学妹们,“昨天是过去,明天还没有来,充分的利用好今天,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相信我们每一位队员都会在自己的道路上闪闪发光。”她希望这支队伍未来能成为“奋斗”精神的代名词:“奋斗”既是民大和民大人一以贯之的初心,也应是讲解队的初心。“除了自身的讲解能力被参观人员和团队伙伴认可外,队员们还应该多方面地探索自己,挖掘潜力,找到发展的方向后坚持奋斗。”

如今,站在中国科学院的崭新起点,民大赋予学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基因在她心中分量格外厚重。正如校史馆中绵延七十载的奋斗长卷,张起凤正以“行者”的姿态续写新篇——她的故事,是民大精神的生动注脚,更是一簇传递给学弟学妹们的星火,相信每一位学子都能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文字:陶天冰、刘璐璐、于峻茜 图片:张起凤 编辑:田银娟 审核:马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