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校史馆讲解队优秀学子风采 | 聂希蕊:以匠心讲好校史故事,用热爱奔赴星辰大海

    发布者:  时间:2025-10-23 11:39:17  浏览:

    在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训指引下,校史馆讲解志愿服务队始终是传承校史文脉、凝聚青春力量的温暖阵地。国家安全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21级毕业生聂希蕊,用一年的讲解时光书写成长蜕变,从初入队时紧张害怕的“萌新”到保研中国地质大学的“闪光青年”,她以校史为笔,在讲解中淬炼勇气,在奋斗中锚定方向,为学弟学妹们勾勒出“敢于尝试、勇于坚持、善于传承”的青春模样。

    校史讲解:从“紧张害怕”到“从容自信”的蜕变之路

    谈及与校史馆的缘分,聂希蕊坦言最初是被“讲述一代代民大人努力与汗水”的使命所吸引。初入队时,面对繁杂的稿词,她也曾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好多啊,要不算了吧。”但在自我的鼓励下,她选择“再坚持一下”,从逐段攻克到完整脱稿,从紧张磕巴到从容讲解,每一次突破都让她深刻体会到“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意义。

    最让她动容的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从创建、停办到恢复、发展、壮大”的峥嵘篇章。看着展厅里1951年建校的老照片,对比如今现代化的校园,她深切感受到校史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与拼搏:“我们讲述的不是冰冷的时间线,而是前辈们用青春铸就的‘未来’。”这份感悟让她的讲解充满温度,也让她从“背稿者”转变为“故事讲述者”,学会用共情式表达-传递校史的力量。

    团队赋能:在温暖协作中收获成长养分

    在聂希蕊眼中,校史馆讲解队是像家般温暖的存在。指导老师不仅关注讲解能力的提升,更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为队员们的“大家长”:休息室常备的零食和水、定期的团建活动、老师们的指导、优秀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都让她感受到浓浓的归属感。而团队伙伴间的互助,更成为她前行的动力—初入队时,队长的经验借鉴,帮助攻克背稿难题;状态低迷时,队友的主动鼓励,给予信心与支持,这些都令她念念不忘。

    校史馆的培训体系更成为她成长的“催化剂”:一对一审稿让她在细节打磨中精进表达,集体抗压训练炼就她“临场不乱”的心理素质,而与兄弟院校讲解队的交流活动,则让她学会“用互动激活听众”的技巧,将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对话。

    时间管理:用碎片化整合解锁平衡密码

    作为成功保研至中国地质大学的“时间管理达人”,聂希蕊的秘诀是“碎片化整合”。她会根据课程表绘制“时间地图”,学业繁忙时主动减少讲解排班,空闲周则将讲解作为“换脑休息”的方式:“背完专业课知识后,来一场展厅讲解,既能放松神经,又能巩固校史知识。”她特别强调“生活需要留白”:“我会给自己留下空闲时间去野餐、逛校园,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讲好‘有温度的故事’。”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让她在学业(专业成绩稳居前列)与志愿(累计完成数十场讲解)间找到平衡点。

    精神传承:匠心与团结构筑团队底色

    谈及讲解队的精神传承,聂希蕊着重强调“匠心”与“团结”。“匠心体现在对校史细节的考究,作为校史的‘守门人’,我们有责任确保讲解中每一个年份、每一个事件准确无误。”而团队中的“传帮带”传统,则让她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队员间的鼓励与包容,让每个人都能在温暖中成长,这种凝聚力是讲解队最珍贵的财富。”

    她希望讲解队未来一直能做“有温度的历史传承者”与“跨越时空对话的剧场搭建者”“可以通过互动提问、文创奖励等方式,让参观者从被动倾听变为主动参与,让校史故事真正走进大家心里。”

    保研启示:校史精神照亮逐梦旅程

    回顾保研之路,聂希蕊以“综合成绩=学业成绩×85%+奖励分×8%+综合测评×7%”为导向,稳扎稳打提升实力。她注重夯实学业基础,保持专业成绩前列,同时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参照学校《学科竞赛等次划分目录表》精准发力。校史馆的讲解经历更成为她的独特优势:“数十次讲解历练,让我在保研面试中展现出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

    谈及心态调节,她分享道:“校史中学校‘从困境中崛起’的历程常激励着我,让我相信‘再坚持一下,风雨后必有彩虹’。”这份从校史中汲取的信念,成为她面对竞争压力时的强大支撑。


    学姐寄语:在尝试与坚持中勇敢前行

    “校史馆教会我最珍贵的,是‘相信相信的力量’—就像学校历经坎坷走向繁荣,我们也要相信,每一次真实的努力都会留下痕迹。”聂希蕊寄语学弟学妹:“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抵达彼岸,而在于每一次勇敢的跃迁和不懈的奋斗!”

    如今,带着校史馆讲解队赋予的真实成长与温暖力量,聂希蕊即将奔赴中国地质大学。而她在校史讲述中传递的“真实、坚韧、传承”,将如同一束光,继续照亮更多民大学子在“笃信好学”的路上,以奋进姿态,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文字:黄子昂、代馨怡、张倩  图片:聂希蕊  编辑:田银娟  审核:马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