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通知动态-学院新闻-正文

预科教育学院第六届“预才杯”开幕式暨“铭记抗战史,礼赞新中国”主题普通话演讲比赛

作者: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4:30

文稿:李怡宣、孙晓涵  图片:兰卡彬珍、迪娜拉·海拉提校对:玛依拉 

审核:陈昌华  上传:王晓微

116日,学术会堂内灯火璀璨、气氛热烈,预科教育学院全体学子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第六届“预才杯”开幕式暨“铭记抗战史,礼赞新中国”主题普通话演讲比赛隆重启幕。活动伊始,雄壮的国歌奏响,激昂旋律回荡在会场每个角落,奏响深沉的爱国之章,让滚烫的爱国情怀在每位学子心间澎湃激荡。

随后,陈昌华书记发表深情致辞。他指出,本次“预才杯”与主题演讲比赛的联动,既是学院搭建的培育爱国情怀、锤炼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更是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砥砺初心的生动课堂,希望学子们能在赛事中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春风采。致辞过后,主持人以清晰流畅的话语,详细解读了“预才杯”的积分规则,以及此次普通话演讲比赛的赛程安排、评分标准,并通过解读特色、展示亮点全方位彰显“预才杯”的品牌魅力与文化内涵,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为整场活动拉开了昂扬奋进的序幕。

(图为陈昌华书记致辞)

(图为主持人宣讲规则)

  身处比赛现场,处处洋溢着蓬勃激情,选手们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此次演讲比拼。他们身着整洁服装,精神抖擞,展现出预科学子独有的朝气与风貌,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饱含深情的语调,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新中国画卷。在他们的话语中,既有中国76载风雨兼程的峥嵘岁月,也有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铿锵誓言;既有以小见大的温馨叙事——一双布鞋承载的家国记忆、一堂历史课传递的精神力量、一个内蒙古故事蕴含的民族深情,也有以史鉴今的长远思考——抗战精神的代代传承、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新时代再创辉煌的使命担当。历史与现实在选手们的表达中深度交织,既让人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更让人倍加珍视今日的幸福生活。比赛中场休息时,文工团献唱经典歌曲《如愿》,婉转悠扬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演绎,让现场气氛愈发浓厚,也让爱国情怀在歌声中进一步升华。

(图为选手进行演讲)

(图为比赛中场休息时文工团献唱《如愿》)

评委点评环节更是真知灼见、干货满满,评委们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珍贵建议。赵翌熙学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引,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演讲心得,鼓励学弟学妹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杨若菡学姐则从演讲技巧出发,解析了背景音乐选择的重要性与内容筛选的关键点。他们共同指出,演讲要紧扣自身实际、落到具体实处,既要关注细节打磨,也要在台上与观众、评委保持眼神交流与动作互动,注重个人仪态的端庄大方。更重要的是,演讲需注重情感的自然渲染与共情的有效传递,要做到融情于理、情理交融,用真心话搭配逻辑清晰的衔接,让内容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打破演讲人与听众的隔阂、产生深度共鸣,让演讲主题真正走进人心。

当最后一个比赛环节的掌声落下,各项议程在紧张有序的推进中圆满收尾,本次以“铭记抗战史,礼赞新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正式画上圆满句号。经过激烈角逐,共3位同学获一等奖,5位同学获二等奖,8位同学获三等奖。

演讲比赛的落幕,恰是第六届“预才杯” 系列活动的精彩开篇。作为学院深耕多年的特色品牌活动,“预才杯”始终紧紧锚定“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进步”“共建共享”关键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与班级集体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主题讲座、社会实践、比赛活动三大板块,搭建起班级评比与院级决赛联动的展示平台,以个人奖励与集体积分并行的机制,让“预才杯”荣誉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纽带。这项实现100% 学生参与率的活动,在落实“五育并举”理念的同时,更让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深深扎根在学子心中,赢得师生广泛赞誉。

此次演讲比赛已然激发起同学们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斗志,而开幕式的启幕更让人期待后续活动的丰硕成果。相信在“预才杯”的滋养下,学子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学习生活,在实践中锤炼扎实知识与过硬本领,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更让民族团结的“钢铁纽带”在班级沃土中愈发坚韧,将各族学子紧紧联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休戚与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图为陈昌华书记为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


(图为朱忠熏老师为获得二等奖的同学颁奖)


(图为杨柳老师为获得三等奖的同学颁奖)

(图为集体合照)

(图为本次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