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2010年7月,学院前身是1981年学校恢复重建时设立的体育组先后更名为体育教研室(1983年)、军体部(1988年)、体育教学课部(1995年)。学院下设体育艺术、民族传统体育、田径游泳、篮排足、乒羽网、基础理论6个教研室,以及体测中心、实验室、学院办公室。

学院成立十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为学院第二个“十年”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师资建设稳步推进。现有教职员工59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讲师26人;硕士生导师1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2人、在读博士1人。

办学条件日臻完备。建有综合体育馆、体育训练中心、恒温游泳馆、标准田径场(2块)、足球场(标准场地2块,五人制场地4块)、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设有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运动保健实验室。

办学层次有效拓展。2010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2014年与教育学院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2019年开始招收体育硕士和高水平运动员(女足)。

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22学期,学院在校学生达到430人,其中本科生355(含高水平运动员,研究生75人。相比较“十二五”期间,培养规模整体增加120人。

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学院成立以来,共有543名本科生顺利毕业,其中120名同学考取研究生,整体考研成功率为22.1%;平均就业率97.4%,其中2014年、2015年、2019年实现100%就业率;另有53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并实现100%就业。

专业建设富有成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获批将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赋予新动力。

科学研究扎实开展。学院成立以来,获批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湖北省等各类省部级课题28项,省教育厅、省民宗委及中央高校基金等地厅级课题120余项;学院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各类学术期刊3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90篇,另有10篇论文被SCI、SSCI、A&HCI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18部;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4项。

对外竞赛勇创佳绩。以体育学院为依托,学校25支体育代表队对外竞赛捷报频传、屡创佳绩。同时,2018年第九届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南民族大学代表团共计获得10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金牌和奖牌数量位居全省29个代表团第四位;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湖北省代表团组成部分,中南民族大学代表队共夺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服务社会践行职能。学院挂靠“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院校委员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和示范基地(民族健身操、表演项目”“全国跳绳大众等级考级点”“省级少数民族全民健身宣传基地”等基地和平台,积极践行服务职能,主动满足社会需求。

“十四五”时期是体育学院“第二个十年”的新阶段。新时期、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学科发展根本地位,服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服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院系为总目标。

                                                                                                                               (2022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