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把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排查并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持续加强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有效促进优良教风与学风的形成,从而切实提升日常教育教学质量,我院于2025年11月13日在管理学院206会议室召开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副院长赵晓飞主持,校级与院级教学督导、各系主任、副主任共同参与了会议,同时广泛听取了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代表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会议旨在通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全面收集师生们在教、学、管等各方面的真实反馈。讨论内容广泛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效果、课堂组织、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核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学风建设、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与会师生代表畅所欲言,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他们对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效果、竞赛活动、实习实践,以及考研就业等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第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涵盖课程时间规划、内容结构与教学资源等方面。学生建议合理进行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以便更好掌握知识;同时希望调整连续课程的时间间隔,增加课前回顾,并提前发放课件以辅助预习复习。
第二、教学质量与课堂互动,包括课堂管理、互动形式与学习支持等。学生反映部分课程难度大、问题积压多,希望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如案例导入、课后思考),加强课堂管理,改进签到方式,并通过方法指导提升学习效率。
第三、实践教学与就业支持,涉及实习资源、专业对接及就业指导。学生反馈实践机会不足且对口性弱,加强简历指导、企业参访等就业服务,并针对专业增加专项就业引导。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校院教学督导、各教研室主任给予了解答。
第一,针对教学质量与课堂互动优化中课堂学习氛围不足、签到率低、师生互动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待加强等核心问题。教师层面,建议教师创新课堂管理方式,如采用多样化签到制度、实施走动式教学,并加强课后思考题、课前回顾与阶段性测试,以巩固知识点。学生层面,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反馈,设立学习目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学习。教研支持上,学院将推动教师间教学经验交流,促进互动教学方法的共享与落实。
第二,针对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中课程学时紧凑、学习与升学就业压力平衡难问题。学院明确课程设置是兼顾知识体系衔接与学生发展需求所设立的,针对课时紧凑问题建议教师合理利用线上平台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与针对性复习。同时建议各专业老师在课程上插入就业方向指导内容。
第三,针对实践教学与就业资源拓展中的实践活动问题。学院一直以来极其重视学科实践,也积极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参观与考察。学院下一步将多渠道增加实地考察与企业参观,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行业动态。各教研室主任还结合本专业情况,从教学管理、学生职业规划、资源利用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反馈。
第四,针对升学支持与生涯规划引导问题。学院将组织保研、考研经验分享会,按专业或目标方向划分互助小组,提供个性化咨询。未来计划引入更多生涯规划资源,帮助学生明确发展路径,提升升学与就业竞争力。
会议尾声,赵晓飞副院长对与会师生为学院教学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各项建议,做到立行立改、持续优化。围绕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他提出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二是深化教学创新,激发学习自主性。要持续推进内容驱动型、效果驱动型教学体制,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设计。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全过程,推动课堂教学结构从“教师主导”向“师生协同、人机互动”转变。鼓励教师广泛采用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等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增强时间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完善支持体系,助力学生发展。要围绕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对考研、考公、就业等方向的分类指导,开展经验分享、技能培训、资源对接等活动,提供个性化帮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
责编:赵晓飞 审核:闻亮 上传:白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