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讲座主题:人类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24日(周一)8:30
讲座地点: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润良报告厅
讲座人: 叶舒宪、彭兆荣、徐新建
叶舒宪,北京人,著名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任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1999-2000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英国学术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访问教授;2003年荷兰皇家学院访问教授,莱顿大学客座研究员。兼任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等,主编《20世纪国外文艺学丛书》等多种丛书,出版有《文学与人类学》《中国神话哲学》等重要著作。入选首批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获首届、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彭兆荣,厦门大学一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草案特别会议”中方专家组成员。2014年入选福建省文化名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巴黎大学(十大)讲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柏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人类学系访问学者及项目合作教授。
徐新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兼任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及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从文化到文学》(1992)、《西南研究论》(1993)、《醉与醒:中国酒文化研究》(1993)、《民歌与国学》(2006)、《全球语境与地方认同》(2008)、《横断走廊:高原山地的生态和族群》(2008)、《侗歌民俗研究》(2011)及《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2015)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多民族生死观与民俗考察研究》首席专家、《文化遗产研究》与《文学人类学研究》期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