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当前位置:
我院成功举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座谈会

2025年4月24日下午,我院期中教学座谈会在法学院219会议室顺利举行。学院党委书记邓行、副院长廖华、各系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和各班学生代表参会,会议由副院长杨帆主持。会议围绕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此次会议旨在广泛收集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及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教学现状,进而推动教风和学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各年级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建议。2024级学生提出目前部分同学在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存在困惑,希望学院多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以及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2023级学生代表则聚焦于课程设置,提出建议调整部分课程的开课顺序,以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022级学生代表提议增设律师实务、考公培训等实用性选修课,掌握相关行业的实践技能,提升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逐一进行了解答,并表示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学院教师沟通,反馈同学们的合理诉求。

    杨帆副院长在谈及法学学习的特点时强调,法学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必须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认识到课堂学习仅仅是获取知识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基础理论和框架,而学生则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深入分析案例等方式,主动拓展对法学前沿领域的认知。学生要从过去依赖老师的模式中转变过来,学会主动归纳学习重点,独立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切实提升运用法律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同学们在法律实务方面的关切,廖华副院长指出,学院搭建了广阔的实习平台,实习场所涵盖了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除培养方案中的实习要求外,还鼓励同学们利用假期回到家乡自行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通过自主实习、集中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三阶段的实践,提前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法律工作,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并在实践中提升法律应用能力。

邓行书记最后总结道,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夯实理论基础,更要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主动思考、积极实践,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并将其运用于具体分析中,才能真正领悟法学的精髓。

本次座谈会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学院将充分吸纳同学们的意见,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推动法学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创新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