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融合、搭建人才对接桥梁,11月17日,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4级研究生在研究生辅导员刘瑾带领下,赴黄石市参加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青春飞扬・智汇黄石行”大学生实践活动。师生一行以“访企拓岗”为契机,先后走进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在车间一线与文化展厅间,解锁产业发展密码,开启就业认知新篇。
天天红食品:从橘罐生产线到品牌展厅,解码食品工业的 “黄石风味”
在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师生们头戴卫生帽,走进橘子罐头生产车间的参观通道。透过洁净的玻璃,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有条不紊地运转,——橘子从原料经清洗、分拣到罐装,每一道工序直观呈现食品工业化生产的严谨与高效。自动剥皮机精准去皮、智能分瓣机高效分拣,多级水质净化系统的稳定运转,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让同学们对食品工业化生产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天天红公司营销总监陈燚琴带领学生参观 蔡玉玲摄

师生参观生产车间 蔡玉玲摄
随后的产品展厅里,“绿色、自然、健康”的企业理念映入眼帘,学子们聆听了天天红从 1998年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当了解到黄石特色产品 “金柯辣椒”从海拔800米岩石缝隙到餐桌的匠心故事时,大家对本土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价值有了深刻认知。这一“舌尖上的黄石味道”,为师生们留下了鲜活而独特的品牌记忆。

营销总监陈燚琴与师生合影
新冶钢:在钢铁摇篮中,触摸工业传承与红色基因
在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师生们先深入生产一线,智能化冶炼、轧制设备的高效运转瞬间震撼全场。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这里的轴承钢、齿轮钢等产品不仅应用于航天、国防军工领域,更曾为“天宫一号”提供关键材料,“钢铁工业摇篮”的硬核实力在此彰显无疑。
走进“钢铁摇篮”文化展厅,一副工业与历史交织的长卷徐徐展开。讲解员指着“汉冶萍的传承与发扬者”展区的老照片,详解从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到现代新冶钢的工业脉络;转身来到 “筹备南昌起义”红色展区,周恩来与贺龙在石灰窑会晤的史料,又让学子们读懂企业刻入基因的红色底蕴。工业遗产与革命历史的交融,让“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的称号愈发鲜活。

师生参观“钢铁摇篮”文化展厅 蔡玉玲摄

师生在新冶钢合影
本次访企拓岗活动,是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推动研究生“走出去”,将专业学习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的重要举措。通过走进湖北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研究生们既直观感受了食品深加工、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前沿,又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就业渠道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