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作者:张慧丽、赵丹青 编辑:孙阳光 上传:祝梦欢 审核:帖军、孙阳光 发布时间:2025-10-19 浏览次数:
10月18日,“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我校主办,本科生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省教学服务中心承办,来自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计算机学院供图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本科生院院长胡军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帖军主持开幕式。宋发军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布局,表示学校将持续探索AI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胡军浩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改革成果。他表示,下一步,本科生院将继续着力构建“分层分类、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推动教材与数字资源建设。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彭卫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副主任缪可可先后致辞。彭卫肯定了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并表示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优化合作交流平台。缪可可3着重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人工智能教材与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规划与支撑作用。

宋发军致辞。

领导致辞。
在专家报告环节,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以“问题求解”为核心,阐述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计算思维融合的设计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探讨了面向大一新生的AI通识教育如何有效赋能“四新”建设。中南大学刘卫国教授提出了多种内容体系,并将课程按专业需求分为工具型、平台型与程序型三类。武汉理工大学赵广辉教授指出,计算机通识教育需转向培养学生“AI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华中科技大学黄晓涛教授深入阐释了“AI-ABC”教学理念,通过系统性重构教学内容与资源,破解当前AI通识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资源繁杂与伦理忽视等核心难题。我校莫海芳老师则分享了我校的校本实践,介绍了通过标准化框架与校企协同推进课程建设的方案。

专家报告。
作为学校“智创未来:AI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通识教育”,旨在促进课程、教材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会议为全省本科高校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为后续协同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备注:本新闻同步被学校《民大要闻》收录发布,原链接: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交流会在我校举行-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