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丝路古道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5-10-21    作者:

丝路古道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

一、时间: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

二、地点:

中南民族大学

三、主办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研究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三交”史研究团队

四、协办单位: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大学历史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文物专业委员会

五、学术支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六、会议议程

1025()8:30-12:00

开幕式

地点: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润良报告厅

内容

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陈祥军

9:00-9:20

合影、茶歇

9:20-12:00

主旨报告

梅建军(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教授):塞伊玛——图尔宾诺与中国早期铜器研究

刘安志(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从吐鲁番文书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刘进宝(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敦煌壁画中的丝绸之路

白玉冬(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

叶尼塞河畔的中华文明

王建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中亚北亚民族宗教多语种文献调查研究——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跨学科路径思考

王宏晓(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边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尹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喀喇汗东部疆域的道路与交流


10月25日(星期六)14:00-17:00

分论坛一:文书与碑铭

地点:学术交流中心润良报告厅

主持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吴炯炯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张骏杰黄楼

荆州新出唐宣宗大中九年《左神策军押衙李郢墓志》考释——兼论“中华”概念南传问题

马振颖

吴炯炯

胡睿婕

唐《奚陟墓志》考释

范英杰

马振颖

唐太原元从功臣《李聪墓志》与初唐政局研究

张骏杰

石泽阳

吐鲁番出土文书与唐前期府兵制在西州的运作新探

梁振涛

休息(10分钟)

梁振涛

唐代西域州县民众的身份与籍属

崔广哲

范英杰

颜真卿撰《康阿义屈达干墓志》关联的几个问题

吴炯炯

秦晋

杨良瑶未选择“回鹘道”出使黑衣大食缘由祥考——以汉籍资料和漠北碑铭为中心

石泽阳

崔广哲

清至民国敦煌莫高窟道教题记榜文研究

秦晋

自由讨论


10月25日(星期六)14:00-17:00

分论坛二:民族与史地

地点:八角楼一楼报告厅

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闫天灵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杨郭强

汉代河西地区壁的地理属性与聚落形态

杨年生

杨年生

《水经注》里的西域——《水经 ·河水注》卷二所涉西域史地考略

陆吉康

姜照中

陈祥军

再论“遑耶”:汉晋之际南中夷、汉的通婚、交融

孙新萌

赵梦涵

魏晋十六国西域经营的延续与创新

陈静怡

孙新萌

从北周武帝与阿史那氏的和亲使团看北疆政权互动

赵梦涵

休息(10分钟)

陈静怡

唐代西域丝绸之路交通通道与现代新疆道路的传承、演变及发展研究

孙嘉怡

曲强

中心与边缘的交替:元末至清初阿克苏的历史变迁

姜照中

孙嘉怡陈巍

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道的驼道商路研究:

以清代民国时期的奇台为重点

曲强

陆吉康

历史时期影响丝路古道变迁的环境因素和域外因素

史志林

史志林

丝绸之路中段南线兴衰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郭强

自由讨论


1025()14:00-17:00

分论坛三:边疆与考古

地点: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5西-201

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孟凡云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胡飞

河西走廊早期青铜遗存所见东西人群的交流互动研究

程轶凡

宋亦箫程轶凡

巴泽雷克文化与楚文化艺术风格互渗现象探析

蒋凤

王谷

战国遣册纺织名物所见地方品牌——以齐鲁地区为例

胡飞

蒋凤

论早期丝绸之路背景下秦与萨彦——阿尔泰地区的文化交流

王谷

休息(10分钟)

杨冰华

灿烂的敦煌西夏石窟

张安

李梅景

基于俄、德新疆考古关系视阈下别列佐夫斯基1905—1907年库车考察研究

杨冰华

张晓宇

法国探险家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印度支那地理大发现历史概述译读

李梅景

张安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处理新疆南亚侨民问题始末

张晓宇

自由讨论


1025()14:00-17:00

分论坛四:互鉴与交流

地点: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5-206

主持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尹磊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汉代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

陈瑞芳

罗意

过程与结构视角下北疆民族互嵌格局演进研究

艾买提

江·阿布

力米提

黄佳晨

吴芃宇

清至民国时期东天山地区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及其现代影响——基于哈密-巴里坤地区的史料钩沉与田野

贾建飞

贾建飞

历史时期的农牧交错带、商路变迁与山西的重要性研究——基于地缘战略与商贸交流的考察

陈小华

金美

朱子文化在丝绸之路汉字文化圈国家传播研究

黄佳晨

休息(10分钟)

陈小华

三交视域下丝路古道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塑造研究——基于物质交换与文化互鉴的双重视角

金美

张辉

胡桐泪的丝路之旅:一种物质的多重角色与认知变迁

罗意

王浩张爱儒左佳

青藏高原在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基于经济枢纽与文化融通的双维考察

张辉

陈瑞芳张伟

论新疆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实践

(1949—1956年)

王浩

自由讨论


10月26日(星期日)8:30-10:50

分论坛五:文物与图像

地点:学术交流中心润良报告厅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巍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陈晓娟

楚墓葬图像中的象数思维

李素秋

冯佳乐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物看汉唐龟兹地区文化交融

蔺艳琴

张楠

玉泽东西:叶尔羌玉石贸易与中西文明互鉴

李文

敬轩

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碰撞与融合——以清朝满族刺绣与哈密刺绣为例

张楠

休息(10分钟)

李素秋

多民族交融中的塔尔话

陈晓娟

李会

鸟蛇组合图像的传入与发展

敬轩

蔺艳琴

从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护边实践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李会

李文

丝路古道新发现文物与文献中的历史回响

冯佳乐

自由讨论


1026()8:30-10:50

分论坛六:文化与遗产

地点:学术交流中心三楼第1会议室

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庾华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王静宜

从军事整合到政治认同——西汉“天下观”的构建与从征制度

布阿衣夏木·阿吉

布阿衣夏木·阿吉

丝路文献反映的域外中国观:以《中国纪行》为例

王静宜

赵凌飞

制度设计与身份认同:唐代丝织品消费文化研究

黄适远

黄适远

“文化认同”:“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路径发展探析

喻颖

喻颖

藏族弦子舞艺术系统性保护研究

夏官星

休息(10分钟)

张阳

丝路古道遗迹考察的多维价值与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路径研究

张奇桐

张奇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发展——以昭苏草原马牧养系统为例

赵凌飞

夏官星

跨界与重构:数字媒体视域下丝路文化遗产活化与传承路径研究

张阳

自由讨论


10月26日(星期日)8:30-10:50

分论坛七:宗教与礼俗

地点:学术交流中心三楼第3会议室主持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黄楼

发言人

交流题目

评议人

赵晓芳

埋葬与祭祀:吐鲁番十六国壁画墓的礼仪空间塑造

马腾蛟

李林静

礼俗安边:5—8世纪吐鲁番地区夫妻合葬墓中的华夏认同

赵晓芳

盖佳择

会昌之后摩尼教闽浙传播路径及系年综考

李林静

休息(10分钟)

马腾蛟

持塔毗沙门天王像起源考

胡宇煊

胡宇煊

新媒体传播如何激活丝绸之路佛教遗产的价值

刘宇博

刘宇博

《高昌馆杂字》所见回鹘语-汉语对音研究——兼论民族语文对音的利与弊

盖佳择

自由讨论


1026()11:00-12:00

闭幕式

地点:学术交流中心润良报告厅

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齐子通

11:00-12:00

分论坛总结:

分论坛一、二: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史志林

分论坛三、四:《湖北大学学报》副编审马建强

分论坛五、六、七: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素秋

中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马宁致辞

版权所有© 2016 中南民族大学 鄂ICP备05003346号  公安备案号:420111020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