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介绍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成立于2001年,2002年9月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第一届本科生,2011年9月开始招收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4年公布的高等院校分学科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135所高等院校中位居前20名。

经过多年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目前本系共有10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长期坚持“以本为本、教研相长”的教学理念,在承担本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同时,坚持面向各类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开设《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本系教师录制的《人生风险与社会保障》慕课于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金课;开设的《人生风险与社会保障》课程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讲授的《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于201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编著的《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教材于2015年8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系2019年获得中南民族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中南民族大学“最有价值的好案例”一等奖;2017年获得中南民族大学第一届“巾帼标兵岗”的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中南民族大学“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和完善现有实习实践基地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将定期开展的“高端进课堂活动”分为实践系列交流会和学术系列讲座。目前已与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社区和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社会服务中心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些机关事业单位现已成为本专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的本科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作品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南风窗2019年“调研中国”十佳团队等。通过开展一系列实习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现突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生源稳定,就业率、考研率和出国率在学院位居前列。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自成立以来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及实践展开学术研究,已逐步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尤其在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本系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他各类项目近20项; 在SSCI/A&CI、《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农村观察》、《统计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部分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这些学术成果受到国内理论界的重视与好评,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民族地区党政部门、全国重点大学及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


 

专 业 教 师

 

 

 

 


黄瑞芹      梅  乐     于  玲

周  娟      陈敏莉     叶  慧    王锦锦    韩俊强    杨政怡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