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展厅五(斑斓霓裳) |
|
|
|
|
 |
|
中东南地区的山区地带,聚居或分散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有壮、侗、黎、苗、土家、畲、仫佬、毛南、京、高山等民族。由于受周边汉族文化的影响,有些民族的服饰已汉化。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已经上穿右衽衣,下穿裤子,只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仍然可见其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带有本民族特点的服饰,是该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有些民族服饰的花纹图案记载了他们的古老传说及历史迁徙路程。无论从历史学、民族学还是从美学的角度,民族服饰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
 |
①瑶族服饰
瑶族支系众多,有"盘古瑶"、"茶山瑶"、"红头瑶"、"平地瑶"、"白裤瑶"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各支系妇女的服饰差异很大,有的上穿无领短衣,以带系腰,下着长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着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腰束长带,下身穿长裤或短裤。有的在衣领、衣袖与长裤裤脚上还绣有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有的还在衣服上饰银牌。 |
|
|
 |
②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以自纺自织的侗布为主。湖南通道和广西三江、龙胜等地的侗族妇女,上衣大襟无领,衣裤都较宽大,无纽扣、束腰带、挽头髻、包头帕;贵州黎平、从江和广西三江接壤地区的侗族妇女冬春穿右衽衣,夏秋穿对襟衣、衬胸襟、挽偏髻,上插银簪,下身穿裙,裙长及膝、裹腿、穿卷鼻云钩鞋。侗族男子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已与当地汉族相似。 |
|
|
 |
③仫佬、京族服饰
仫佬族服饰特点深受周围汉、壮族服饰的影响,尚青色,女上衣为素面右衽衣,下穿长筒裙或裤子,男子服饰与汉族无异。京族服饰式样独具特色。妇女上穿菱形遮胸布,外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下着长而宽的黑色或褐色裤子。外出时加穿淡色的窄袖长外衣。男子上衣长及膝盖,窄袖坦胸,腰间系带,下穿裤子。
|
|
|
 |
④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大多和当地汉族类似。在广西西北部的山区,壮族服饰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特色,老年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腰带,也有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壮族男子都穿与当地汉族类似的唐装。 |
|
|
 |
⑤苗族服饰
苗族分布广泛,支系众多,表现在服饰上也各有差异。尤其妇女服饰各地差异非常大,表现在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服的颜色和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甚至寨与寨之间都各有特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