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展览
   
 
 
  展厅介绍
  展厅一(美美与共)
  展厅二(记忆武陵)
  展厅三(工艺奇葩)
  展厅四(椰风海韵)
  展厅五(斑斓霓裳)
  展厅六(锦上添花)
  展厅七(枫香树下)
   
 
 
 当前位置: 首页 | 陈列展览 | 展厅七(枫香树下)
 
展厅七(枫香树下)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支系众多、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的民族,总人口942.6 万余人(2010年)。由于历史上长期不断的迁徙,最终形成了现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广东和海南等省的局面,还有400多万人,翻山越岭,漂洋过海,经过东南亚,分散到欧美非澳诸国。苗族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创造了极为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振兴中华和造福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①苗族起源
苗族的历史与汉族的历史相伴而生。传说其远古祖先为炎黄时代的蚩尤。自有了汉文史籍记载,苗族先民就先后以“有苗”、“苗民”、“三苗”、“南蛮”、“武陵蛮”、“五溪蛮”、“红苗”、“黑苗”、“花苗”、“生苗”、“熟苗”等称呼出现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苗族在历史上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迁徙,足迹遍布中国的整个南方。在苗族曾经居住过或正在居住着的地方,发现有大量的考古文化遗迹,代表了苗族古代的文明。

   

②村落建筑
苗族一般聚族而居,村寨多选在依山面水,树木繁茂的地方。传统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以瓦或杉树皮、茅草盖屋顶。黔中和黔西地区也有用薄石板盖屋顶的。房屋的形式各地不一,有平房、楼房、吊脚楼、杈杈房等。

   

③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习惯各地有所不同,因其经济多样,各地的主食结构也不一样,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的苗族以大米为主食;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苗族喜食酸辣食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酸汤鱼、酸菜、酸辣椒等,打油茶是苗族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④宗教信仰
苗族原始宗教崇巫信鬼,苗族巫师是沟通神人的桥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尊敬;苗族也信奉图腾崇拜,各支系有自己的图腾,如枫木、蝴蝶、盘瓠、龙、鸟等;苗族的祖先崇拜也很突出,各支系的苗族都有自己的祖先神,如黔东南的姜央,湘西的傩公傩母、接龙神等,对祖先神的祭祀仪式非常隆重。19世纪中期以后,一些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进入部分苗族地区传教,使得少数苗族信奉上帝,不再信巫鬼。

   

⑤婚丧习俗
苗族传统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不婚,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各村寨都有为他们准备的专门活动和场所,如踩花山、跳月、姑娘节、芦笙节、游方、会姑娘等,都是适婚青年择偶的好时节。苗族以前实行“还娘头”的姑舅婚,现已废除。有些地方实行的“不落夫家”的习俗,现在也已经改变。 苗族传统的丧葬形式有很多种,如树葬(贵州剑河县摆久乡)、悬棺葬(惠水、罗甸、望谟等地)、火葬(非正常死亡)、土葬等,现在基本上全部实行土葬,只是在丧仪方面有些细微差别。

   

⑥服饰文化
苗族分布广泛,支系众多,表现在服饰上也各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即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每一型下又分若干款式。常服和盛装差别很大。

   

⑦兵战文化
苗族传说中的祖先蚩尤被喻为战神,苗族先民是历史上最早制作兵器的民族,尚武精神流传至今。由于其善战并精通武术,在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战将及勇士,特别是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谱写了壮丽篇章。

   

⑧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传说史诗)
苗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无数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来源于苗族民间,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苗族生活气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苗族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

   

⑨ 科技文化(武术与医术、文字)
苗族的科技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文献史料记载,苗族是最早制造兵器的民族,也是最早制定刑法的民族;苗族的武术与医药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在民间发挥作用;苗族的古老文字留给我们的是许多未解之谜

   


版权所有: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电话:027-67842750

旧版登录 | 学校主页 | 技术支持:睿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