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寻访 > 正文

从大学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初心从未变

时间:2021-07-12 作者: 来源:

1992届原历史系(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科生覃汉吨

广西警察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巴某村第一书记

2015年,覃汉吨被选派到田阳县五村镇巴某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大城市的一名大学教师转变为边远山村的第一书记,从大学课堂走进泥土芳香的田间地头,覃汉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真心和汗水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巴某村位于田阳县南部石山区,距离县城70公里,距离镇里13公里。现有417户1643人,2015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225户873人,贫困发生率53.06%。覃汉吨从群众最关心、最受益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结合开展“宜居乡村”活动,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净化、美化、亮化工作,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巴某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打造精准脱贫“最美村庄”。

两年来,在秦汉吨的不懈努力下,巴某村新建水柜5座500立方米,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硬化陇里、驮忠2个屯的道路5公里,解决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协助五村镇政府为10户无房户建房,解决弱势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物资支持,建成篮球场5个,捐赠太阳能路灯30盏,开通了村部办公网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村屯公共活动场所;积极发展扶贫增收项目,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投资5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加盟陇里肉鸡养殖项目,从多方面帮助巴某村不断实现脱贫目标。

常言道,“扶贫先扶智”。要想彻底拔除“穷根”,必须培养贫困户的学习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生存技能。因此,覃汉吨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一方面向后援单位汇报,获得大力支持,制定捐资助学方案并认真执行。两年来,广西警察学院主要领导多次率队深入巴某村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共促成社会力量资助巴某村贫困学生共计八万余元,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捐资助学“展翅高飞”。

覃汉吨(左一)到贫困户中了解情况

驻村“成绩单”获干部群众点赞。两年来,覃汉吨努力落实扶持生产、转移就业、移民搬迁、金融信贷和低保政策等精准帮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底,该村减贫156户639人,其中2016年脱贫115户457人,2017年脱贫41户182人。贫困发生率减至13.98%,与2015年相比下降39.08%。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巴某村干部群众的肯定,是覃汉吨在巴某村两年来的最大收获。谭某是巴某村加旭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他女儿患有精神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生活非常窘迫。覃汉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积极上门和他商量增收计划,帮助办理各项政策性补贴,申请易地扶贫搬迁“老乡家园”住房。2016年,谭某一家顺利脱贫;2017年,在秦汉吨的帮助下,谭某领到了“老乡家园”新房钥匙,家里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脱贫得到进一步巩固。谭某也书写了一封真情流露的“脱贫感谢信”寄到田阳县人民政府,表达对国家与政府、对秦汉吨真心帮扶的感谢。

覃汉吨(右一)帮扶孤寡老人

“时间过得飞快,两年多就这样过去了,我有一些发展计划还没能够得到落实呢!精准扶贫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紧紧依靠群众,依靠党委和政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抓紧时间,多干实事。这样才能交出一份党和群众满意的答卷!”将要离开自己工作和生活过的乡村,覃汉吨言语中饱含着不舍,但初心不改,热情犹在,无论身在何处,那份赤诚与坚守,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机遇。

(编辑:吴皓楠)

热门新闻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2016 中南民族大学   鄂ICP备05003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