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研讨会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2022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20 浏览次数:

12月16日下午,我校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研讨会暨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2022年年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段超,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武汉大学原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桂岳卓越教授秦在东,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继伟教授莅会指导。校科发院领导,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和中心成员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魏大江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段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金洲先后致开幕辞。段超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与学术成果,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心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宝贵机遇,希望中心在科学研究、资政育人和社会服务方面开创新格局,取得更大成绩。杨金洲代表学院师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表示衷心感谢,认为本次会议主题紧扣党和国家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走深走实、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生重要带动作用。

大会的主旨报告由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姚上海教授主持,六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进行主题发言。

吴潜涛教授以价值维度为切入点,从现代化与价值观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诉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蕴含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认为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价值是其核心要素之一,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也需要每一位青年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骆郁廷教授以“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为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视角,指出当代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使命,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认为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及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希望青年大学生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潮流的最前沿。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角度出发,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指出青年大学生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要保有历史耐心、历史定力、历史底蕴和历史责任,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秦在东教授结合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战略性支撑”,聚焦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把创新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要跟上新时代新形势的变化,满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条件,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的职业精神、现代化的职业技能、现代化的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下人的现代化。赵继伟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育人功能”为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达要契合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在道路认同基础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凝聚必胜信心,熔铸前进定力,使大学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在中西现代化方式和路径对比中彰显中国比较优势,使得大学生增强制度自信,敢想敢为;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拓展与推进的生成逻辑,通过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大学生善作善成。

自由发言环节由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巴玉玺教授主持。姚上海教授以“中华民族的文明根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为题,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性,从自然地理天然一体、经济上互补共生、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包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根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上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可以基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和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新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魏大江书记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释了团结奋斗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出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把握历史逻辑的根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以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践逻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做“四个特别”民族工作人才。董杰副教授围绕“在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历史耐心”这一主题,探讨了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历史耐心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本质要求和实践方略,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历史耐心,内在要求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守历史担当、发扬历史创造和斗争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保持战略定力,争取战略主动,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型实践模式在实践中均衡、协调、系统发展。

中心副主任董杰副教授作中心年度工作报告。他主要从科学研究、评估验收、中心名称和研究方向的调整等方面介绍了中心一年来的工作。他表示中心在2023年将针对研究成果不聚焦、缺乏高质量成果和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湖北省省情、学校“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来突出中心亮点特色。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与会领导、专家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诚挚谢意。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关键时期召开的关键会议,为国家及中心今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南,希望中心的全体研究人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学深悟透,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努力培养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作者:江南  审稿:董杰  审核:魏大江  发布:金瑶)

版权所有:中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中南民族大学文一楼四楼

邮编:430074

技术支持:比特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