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为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中南民族大学优势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位序69)。
学院现有“湖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民族地区政策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 3个湖北省重点人文基地、“湖北省委讲师团‘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南民族大学屯堡示范点”,1个校级科研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科研团队”。学院内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民族地区调研中心等研究机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形成发展与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的关系。
研究方向: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研究;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
本学科负责人为杨金洲教授,学科现有成员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省级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负责人2人,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义理论家培育计划2人。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教研项目11项,获得湖北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和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杂志、媒体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其它刊物转载。本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列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研究等方面有较为集中的成果。
左起:蒋邦芹、唐美云、杨芳、刘国胜、何海涛、杨金洲、曾红宇、孙妍豪、冷蓉、徐昌文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下的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本专业是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历史中的规律。下设三个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史、马克思主义国别史。
本学科负责人为王志林教授,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取得博士学位的3人。本学科点老师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其他科研项目10项,并参与多项各类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经济学家》、《江汉论坛》、《政治经济学评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左起:王晓、熊芳、刘金鹏、王志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与规律以及本学科重大理论前沿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与创新发展为研究特色,在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反贫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形成研究优势。本学科下设三个研究方向: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本学科负责人为张瑞敏教授,目前共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1人,提名奖1人,湖北省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5人。学科建设以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等3个省级研究基地为依托,取得丰硕成果。自2015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教育部、湖北省、国家民委以及武汉市社科成果奖10余项。
左起:张燚、孙卫华、易新涛、阎占定、张瑞敏、尹旦萍、宫丽、佟斐、瞿晓琳、白雪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主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研究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本方向的主要研究特色。
本学科点负责人为董杰副教授。目前本学科点共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9人,入选湖北省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2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9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左起:董杰、米霞、张春枝、揭佳新、孙明福、姚上海、巴玉玺、詹全友、张涛华、李春燕、覃小林、王维、王依依、朱磊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党的建设历程与基本经验、基层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下设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基本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党的建设历史与经验研究、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本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本学科点负责人为刘启春教授,目前共有9名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1名;取得博士学位的7名。本学科点教师主持了《党内竞争性选举研究》等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信息化研究》等著作十余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武汉市社科多个奖项。
左起:刘启春、谷秀青、王军、滕帅、苏咏喜、黎海波、余冬林、王姗萍、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