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会第十期研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6日 16:40
作者:方智祺
访问次数:

2022年5月13日晚,我院在501教室成功举办了第十期“知•行”读书会,本次研读著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生陈诗雨主持,杨金洲教授、蒋邦芹副教授、曾红宇副教授、徐昌文副教授、冷蓉老师、董梅昊老师、孙妍豪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法学院张颖军老师应邀参加,2020级、202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专业研究生和校团委青马班成员参加此次读书会。

第一个环节由两位学生代表作专题式发言。第一位主讲人是2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何靖珂,主题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考察和对哲学批判的关系”。她认为对哲学批判是进行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的基础和核心,而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刚好印证了马克思对哲学的批判,经济学批判是哲学批判的目标和方向,两个批判相辅相成,并展开了详细的阐述。第二位主讲人是2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高莉婷,主题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的思想探析”。她提出了自然的人化是美产生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美异化的根源、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美实现的道路这三个主要观点,而十九大的“美好生活”概念对马克思美的思想提出了新的任务,探究马克思美的思想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第二个环节由参会学生分享个人心得体会。第一位发言人是黎健雄同学,她围绕《手稿》中的资本权力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资本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资本权力统治下工人的劳动成为异化劳动,资本权力也表现为对资本家的统治,要求对资本权力进行扬弃。第二位发言人是聂正文同学,他在《手稿》中看到了两种劳动的概念,一种是广义的具有积极内涵的劳动的概念,是表达人的本性的褒义的劳动;一种是狭义的具有消极内涵的劳动的概念,是违背人的本性的贬义的劳动,主张要消除异化劳动和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的劳动。第三位发言人是方智祺同学,她认为从哲学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有一个原因在于哲学批判没有从现实的经济关系着手;扬弃私有财产其实是要扬弃私有财产所暴露出的异化关系,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对私有制进行积极地扬弃。

第三个环节是自由讨论环节。几位青马班同学积极举手提出自己的困惑,如“异化”“对私有财产积极地扬弃”“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是怎样的表现”等问题,徐昌文老师和程胜荣等研究生同学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曾红宇老师分析了“内卷”“躺平”等逃避劳动的社会现象,强调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冷蓉老师提出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物质财富,并在其基础上去推翻不合理的私有制。

第四个环节是嘉宾点评环节。蒋邦芹老师对大家的专业基础进行了肯定,建议同学们可以对马克思的“美”进行一个定义并思考怎样的实践活动才是美的。徐昌文老师建议同学们缩小范围,从《手稿》如何构建自然美和生态美进行思考。曾红宇老师对美的异化和美的主观性、美的规律等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探讨。董梅昊老师针对九九六工作制、劳动者维权无门的现实问题激发大家思考是否当今社会还存在异化劳动现象。法学院张颖军老师向大家表达了她对马克思的敬仰之情,并根据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号召大家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孙妍豪老师提出共产主义是对人的一种真正的自由自觉的实现,建议大家阅读原著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并从西马、国外马代表人物的作品中去汲取一些思想元素。

最后由杨金洲院长对本次读书会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杨院长首先对读书会举办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要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鼓励大家经常进行读书心得的研讨交流。接着对高莉婷、何靖珂同学的主讲内容进行点评,强调了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性,认为它涉及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意义问题,其领域之广、程度之深,对现实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在读书会接近尾声时,杨院长留下“十问”,期望今后接续研究。本次读书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地落下帷幕。(作者:吴杰瑜 编辑:金瑶 审核:魏大江 上传: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