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培养单位、全体研究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鼓励研究生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全国比赛组委会通知要求,我校定于2025年9月至10月举办2025年“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内选拔赛。本次活动由研究生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涵盖多元化赛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名称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网址: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schedule)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活动时间及安排
活动时间:2025年9月—2025年10月
时间安排:
9月8日-9月21日:校赛报名;
9月22日至9月28日:作品提交及参赛资格审核;
9月29日-10月10日:校赛评审及结果公布。
10月11日至11月,各参赛队按国家赛事进程完赛。
四、活动对象及参赛方式
(一)活动对象:中南民族大学全体在读研究生
(二)参赛方式:
1.以参赛队伍为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1-5名学生组成,可跨专业、跨学院组队,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1-2名。
2.各参赛队根据相应赛题的要求,进行作品制作(撰写),并将全部材料整理成一个压缩包后,于2025年9月28日18:00前提交至邮箱724862971@qq.com,作品和邮件主题命名格式:赛题一/二/三/四/五+队长姓名学号+作品名称。
3.材料内容需包括:(1)主体作品;(2)参赛队伍成员基本信息表;(3)作品创意/设计/参考说明。
五、赛题设置
赛题一: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
本赛题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利用AI赋能文学创作、研究与传播,通过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三种形式参赛,将文学与科技相结合,开启数字人文的新篇章。
赛题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实意义
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可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意蕴与现代意义”,结合“两创”理念,深入研究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活化路径。可聚焦历史文献解读、非遗传承创新、文旅IP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等方向,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创意设计等形式,提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展现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赛题三:德与力——中国式英雄再创造
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选取某一或某些中华传统英雄形象与英雄叙事,使用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绘画摄影、舞蹈音乐、非遗手造、文旅融合等有感染力的呈现方式,诠释英雄人物谋求力量、涉入困局、争取胜利过程中的“德与力”“义与利”“欲与理”“法与情”“公与私”“爱与恨”等张力,深挖、活化、升华中华传统英雄基因。
赛题四:舞蹈专项赛题(题目:文脉焕新•创想未来)
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通过舞蹈创作、表演、教学展示等形式参赛,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赛题五:其他
凡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涉及“文化中国”主题,尤其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含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乐或其他作品)均可报名参赛。
六、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内容需紧密贴合大赛主题及具体赛题,且须为未公开发表、未在其他赛事中获奖的原创作品。
2.主体作品内禁止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等内容;若作品中运用了人工智能(AI)技术,须在作品里对相关部分予以明确标注。
3.作品涉及英雄烈士形象及相关内容时,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侮辱、诽谤或歪曲英雄烈士形象,保证使用内容庄重、恰当。
4.材料提交要求:(1)视频类作品:格式为MP4,画面宽高比为16:9;作品时长控制在4分钟以内,可根据需要添加配音或字幕,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B。(2)实物类作品(如非遗手造):需提交高清图片(≥3张,含整体及细节)及300字左右说明文档。(3)文本类作品:学术论文需符合规范格式(含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文学创作类可根据体裁确定篇幅。
七、活动联系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老师 027-67840717
2025年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文化中国”大赛交流群:

办公地点:1-401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