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9:18
作者:
访问次数: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我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我院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并迅速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热潮。

汤振华(院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宏伟蓝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要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全院师生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发挥学科优势、强化研究阐释,组织教师对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研究和学理阐释,努力产出高质量成果,积极推进“三进”与理论宣讲工作,增强理论说服力与引领力。要勇担使命职责、推动落地见效,聚焦工作主线,围绕立德树人,认真谋划好学院“十五五”规划,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黎海波(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这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前沿阵地,我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将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和阐释工作,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刘金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党支部书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六项重要原则。这六项重要原则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科学体系。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归宿和力量源泉;坚持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确保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前提和底线,必须牢牢把握、长期坚持,确保各方面工作行有方向、做有遵循。

宫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主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原则、任务,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注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系统思维。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要以创新为引擎激活发展动能。全会提出加强原始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观点。我们应在教学科研中发扬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二要以民生为本彰显发展温度。全会始终贯穿着“人民至上” 的发展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讲好民生实践的生动案例,在科研中密切关注民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余冬林(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系教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擘画了奋进宏图,也为“十五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令人振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教学中,我将更加自觉地将全会精神转化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导他们在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激发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我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六个坚持”重要原则,聚焦新质生产力、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等议题,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我将积极参与宣讲活动,为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在基层“落地生根”贡献力量!

高海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中心青年教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工作主线,落实立德树人,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研究与阐释全会精神;积极推进“三进”工作,讲深讲透讲活“十四五”时期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部署,引导学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矢志奋斗。

贠婷婷(思想政治教育系青年教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了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总结“十四五”重大成就,展望“十五五”发展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及时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引导青年学子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方位,立足专业所学,将学习成果内化为实际行动,在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结合中,勇担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小我”融入“大我”中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

许泠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深刻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战略把握,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析各种文化思潮,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贡献学理支撑与青春智慧。

胡意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我深刻体悟到: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答案,而是立足中国大地、把握主要矛盾、洞察时代大势的方法论。只有把经典原理与“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等重大命题深度对接,才能把论文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我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用学术讲政治、用数据讲真理,在深入调研、社会服务、基层宣讲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洪流中绽放绚丽之花。

周泓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绿色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调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生态发展新格局,通过系统性方案,力求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激发绿色投资活力、创造就业机会。这一战略布局,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革命的双轮驱动,为美丽中国建设明确路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我们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阐释“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内核,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积极争做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杨斯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级本科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既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又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深厚底蕴与强大生命力。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以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观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作为一名马院学子,我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不仅要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思想伟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还要在实践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奋斗中绽放光彩。

蒋子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4级本科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等重要部署,为思政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政专业学子,我倍感振奋且深知责任重大。当前,学校全力破圈入流冲刺“双一流”建设目标,我们应当思考思政学子当何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坚持“知行合一”,一方面,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个人成长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实践,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同频共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思政学子的青春作为。

卞维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4级本科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了“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我们要更加主动学习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等相关理论知识,将其锻造为揭露“台独”本质、批判“新殖民”逻辑、阐释“一国两制”生命力的强大理论武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分裂祖国行径,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随时准备以自己之所长贡献于祖国统一正义事业。

(文:学院党政办;初审:魏威;复审:李建青;终审:汤振华;发布: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