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暑假期间,同心乐学项目组设计的《遇“稻”一粒米》课程成功立项湖北省武汉市暑假“爱心托管班》I类重点项目。这场以“一粒米”为核心的沉浸式教学,不仅让孩子们读懂粮食背后的文化与责任,更展现了多民族师生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本次暑期托管班23名志愿者(含汉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等十个民族)分为11个2人小组,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将“一粒米”的故事讲深讲活,共对武汉市251个社区进行授课。

课程设计兼具知识性与体验感,带领孩子们开启“从种子到文明”的探索之旅。文化层面,志愿者通过动画、故事等形式,带孩子们追溯水稻历史、解读“南米北面”的地理密码,还特别讲述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的事迹,让“粮食安全”与“节约粮食”的理念深入人心;实践环节,孩子们亲手体验水稻古法选种、稻谷脱壳,化身“小厨师”了解新疆手抓饭等特色米食文化,更用五色米创作水稻主题手工作品,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进行授课过程中让我明白,这堂课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让珍惜粮食、敬畏劳动的种子,悄悄种进孩子们的心里”参与托管班授课的主讲老师深刻感悟道。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暑期托管班的特色课程资源,更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传递了珍惜粮食的价值观。同时,多民族志愿者并肩授课的过程,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文化交融之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埋下种子。

下一步,同心乐学项目组将持续优化“遇稻一粒米”课程体系,进一步融合农业知识、劳动教育与民族文化,同时开创更多精彩、多彩多元的特色课程,让更多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以多元育人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