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首页 ENGLISH
  • 网站首页
  • 民大要闻
  • 南湖快讯
  • 双塔校园
  • 民大人物
  • 民大校报
  • 双塔之声
  • 网站首页
  • 民大要闻
  • 南湖快讯
  • 双塔校园
  • 民大人物
  • 民大校报
  • 双塔之声

民大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大要闻  >  正文

联合三院院士,张展教授课题组在JACS杂志发表文章

作者:刘根    来源: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展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Sessler教授合作,在新型超分子框架材料合成与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9月8日,相关成果以Picric Acid Removal from Water using an Anion-Coordination-Based Supra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5c12626)。化材学院硕士研究生韦辉齐为论文第一作者,吴腊梅副教授、Sessler教授和张展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

超分子框架材料高效去除水中苦味酸示意图。化材学院供图

超分子有机框架(SOF)材料具有结晶度高、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在气体分离、分子识别、光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在这些应用中,SOF材料依赖的通常是其多孔性质,材料的解构往往意味着功能的退化甚至丧失。张展教授课题组与Sessler教授最近的研究发现SOF材料的形变解构或可成为分子识别中的有利因素,合成了一种基于氯离子与柔性寡吡咯配位形成的SOF材料,即chloride-SOF。由于单个寡吡咯分子之间的多重相互作用以及二维蜂窝层的A–B–C型堆叠方式,结晶态的chloride-SOF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并在去溶剂化过程中仍保持其结构。该材料可以在接触苦味酸分子时发生解构、释放出单体,通过阴离子交换和适应性结构转变对苦味酸分子进行包裹识别,形成形状完美匹配的、多重相互作用的超分子络合物,从而高效捕获水中苦味酸分子。在这一机制作用下,chloride-SOF材料对水中的苦味酸捕获效率可达99.99%以上,远超一般的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及多孔有机聚合物等材料;经过该材料的处理,被污染水的苦味酸含量可从100 mg/L的浓度降至ng/L(ppt)级别。

张展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用于分子识别的有机分子笼、大环等超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近年来,其课题组在污染物去除(J. Am. Chem. Soc. 2025,ASAP)、硫醇识别(J. Am. Chem. Soc. 2024, 146, 3585–3590;Chem. Comm., 2021, 57, 1486–1489)、氟离子识别(Chem. Comm., 2023, 59, 708–711)、生物活性双酸识别(J. Am. Chem. Soc. 2020, 142, 1987–1994)、醇类化合物识别(Chem. Comm., 2021, 57, 2772–2775)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责编:刘琼   审核:雷长生   上传:冯珊珊   发布时间:2025-09-12

下一篇:校领导教师节走访慰问教师代表

民大微博

热门新闻

  • 1

    联合三院院士,张展教授课题组在JACS杂志发表文章

    2025-09-12
  • 2

    李春涯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研究成果

    2025-09-12
  • 3

    后勤保障处举办2025年秋季开学食品安全培训会

    2025-09-12
  • 4

    校领导教师节走访慰问教师代表

    2025-09-12
  • 5

    【长江云新闻】深耕民族文学,中南民大教授点亮学术与育人之灯

    2025-09-11

Copyright 2021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