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环境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南湖环境讲坛>正文

南湖环境讲坛第84讲——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超研究员应邀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

作者:张星宇

202311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赵超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基于质谱空间组学的环境污染物毒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资环学院由陈柯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加此次讲座。

质谱成像技术(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SI)是一种基于质谱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主要通过直接扫描生物组织切片,同时获得生物分子的定性、定量和定位的信息,具有免标记、高通量和高分辨等优点。赵超研究员结合质谱成像和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向同学们主要介绍环境暴露的质谱空间组学要点。赵老师首先从质谱成像技术的方法论引入,并介绍其适用范围及结合其他技术的应用,如MSI借助多种临床摄影组学和组织病理学技术,包括超声、PET/CT、MRI等,可实现疾病的多阶段、多病灶实时监测和物质分子变化、疾病演化研究。接着赵老师分享了两个MSI多组学的环境毒理学研究案例:1.环境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及其替代品双酚S(BPS)的暴露与乳腺癌发展的因果关系,通过采用脂质和蛋白的质谱成像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索;2.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孕期暴露导致子代认知行为障碍以及多器官损伤,通过对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多尺度网络建模分析,从代谢物丰度和代谢物-代谢物相关性两方面,揭示了小鼠胚胎应对PM2.5暴露的多器官代谢协同反应,为环境毒理学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此次的讲解为同学们进一步科普了质谱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陈老师表示希望学院的青年教师有机会与赵老师展开持续交流合作,为我院师生科研提供新思路。

赵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通过香江学者计划在香港浸会大学开展博后工作。研究方向为质谱多组学和质谱成像方法开发、环境污染物的生物体暴露和健康危害机制研究、肿瘤代谢机制等。以一作/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alytical Chemistry, Nucleic Acids Res., Sci. Bull., Mass Spectrom. Rev., The Innovation 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基金、广东省面上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





编辑:刘瑾   审核:刘子元、徐志高   上传:刘瑾   发布时间: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