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发表成果报道2,5-二氢吡咯骨架合成进展

发布时间:2025-06-26 浏览次数:


近日,药学院师生以Lewis aci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of 7-alkynylcycloheptatrienes with carbonyls: access to 3,4-disubstituted 2,5-dihydropyrroles”为题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发表成果,对路易斯酸催化合成2,5-二氢吡咯类化合物进行了报道。杨金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2022级硕士研究生黄翔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5CC01837D

2,5-二氢吡咯衍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其结构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有着良好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炎、抗肿瘤、抗菌、镇痛等(图1)由于具有良好的药理学特性,2,5-二氢吡咯及其衍生物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因此,发展简便高效的2,5-二氢吡咯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含有2,5-二氢吡咯骨架的代表性天然产物、药物分子

我院杨金明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类新颖1,5-炔基环庚三烯类底物,通过路易斯酸催化进行分子内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2,5-二氢吡咯类化合物。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通过改变溶剂条件,可以选择性地合成不同官能团化的2,5-二氢吡咯化合物(图2)。此外,该反应也能够以克级规模放大及进一步后期官能团化(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LSF)。作者通过控制实验同位素标记实验,提出了反应的机理。该研究工作共合成了233-苯乙炔基2,5-二氢吡咯、243-苯乙酰基-2,5-二氢吡咯化合物,最高收率可达83%此外,碳连接和氧连接底物也能应用到这一体系中。相关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2  路易斯酸催化的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2,5-二氢吡咯类化合物

据悉Chemical Communications》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旗舰刊物,自然指数收录期刊。杨金明教授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重点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作者:黄翔   责编:李丹   审核:   上传: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民族大道182号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邮编:430074
电话:027-67841196  Fax: 027-67841196
© 2016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