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由国家民委与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为目标,努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科研的引领者、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担当者,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自2001年以来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校园)。
红色基因接续传承。中南民族大学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依托中原大学在武汉办学,后发展为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校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始终奋斗在中华民族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的第一线,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展现了“跟党走开天辟地,为人民办学育才”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成功实践。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人民、服务国家、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2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涌现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大学生村官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优秀校友,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中南民族大学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占地1700余亩,校舍面积115万余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300余人,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湖北省十佳班主任”等优秀师资。民族学是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B类学科;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教育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2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国家级24个),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合作组织,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与30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与境外7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配置最佳师资力量和成长环境。
科研创新显著增强。近五年,中南民族大学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4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4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800余篇,出版高水平专著280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80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2项,2024年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建成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民族美术、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学校位列2023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90位,自然指数2023年度排内地高校第99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是非“985”“211”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2001年、2006年、2016年、2024年,连续四次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人才培养成果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近年来,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实施“1221”精准扶贫工程,统筹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三峡库区移民工程、驻村工作队、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工程,定点帮扶巴东县、德保县和恩施市基础教育,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50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500余万元,先后与属地政府和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德保县、巴东县、乐安县、巴林右旗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帮扶合作。
建校以来,一代代民大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积淀了“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校园文化,凝聚了“昂扬奋进、止于至善”的创业精神。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中南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办学要求,深入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南民大力量。
(2024年11月更新 来源:党政办公室)
版权所有© 2016 中南民族大学 鄂ICP备05003346号 公安备案号:420111020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