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由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主办,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承办,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协办的“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2025全国科技活动日暨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在16号楼举行。

宣讲会现场。 蒋思维摄
中国信科集团科技委委员、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吴军教授,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级调研员姚光荣,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负责人吴宇明、胡子君,湖北省通信学会副秘书长项正杰,武汉通信学会副秘书长肖群华出席,我校科学研究发展院副院长李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魏大江、副院长崔勇强等2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由项正杰主持。
项正杰致辞。他表示,本次宣讲活动以“科技教育与价值塑造融合”为主线,旨在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魏大江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产教融合、以赛促学”模式,在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科技强国战略,他提出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新工科改革、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三大行动方向。

吴军作报告。 蒋思维摄
吴军教授作《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他以40年通信技术发展史为轴,用“半部电台”的红色基因开篇,串联起光纤损耗攻关、5G标准制定等里程碑事件。他生动解析从建国初期科研人员在简陋环境中突破技术封锁,到如今主导全球60%通信标准制定的跨越历程,揭示“爱国、创新、协同”的科学家精神内核。当海底中继器与革命时期电台影像交叠时,现场响起持久掌声,见证着科技报国精神的代际传承。
“通信技术的下一个突破,或许就藏在今天的某个问号里。”在互动环节中,吴军教授的寄语引发共鸣。在嘉宾分享环节中,“老中青”三代科技人的对话,构建起跨世纪的精神桥梁,彰显红色通信基因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李金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通过科技成就展示与科学家精神宣讲的双向互动,既呈现了我国通信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壮阔图景,更激励青年学子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本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