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联合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校内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特色、优势及建设方案展开热烈的讨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德斌主持会议,共同体学院班子成员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郭锦坤摄
方德斌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建设单位,学校高度重视该学科建设,明确提出“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此次会议旨在统筹全校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他回顾了5年来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和学科建设走过的历程,介绍了从民族学自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学科,到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等在专业和研究方向方面的探索,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方向设置的初步设想。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陶喜红详细介绍了国内16所试点高校的学科方向设置情况。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我校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方案的完善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段超、李吉和、康翠萍、吴开松、田敏、王世忠、李长中、潘红祥、李波、翟华云、张劲松、雷振扬等多位教授就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发挥我校优势、突出学科属性特点以及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数字化发展和治理、定量分析法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他们肯定了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面临的挑战,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建设要着眼长远、开拓创新,要梳理既有基础、发挥我校优势,要凝练研究特色、关注重点区域。
方德斌作会议总结,要求共同体学院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吸收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学科方向设置和专业建设方案,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实现既定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