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6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瑞率领法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及药学院相关教师,先后赴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开展暑期家访活动,搭建家校沟通的直接桥梁。同时家访团还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看望实习学生、对接地方单位,实现教育服务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孩子在学校不仅学习进步了,还主动参与社会工作,这些变化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在乌鲁木齐市某学生家中,家长握着家访团老师的手感慨道。每到一户,家访团成员都与家长促膝长谈,从学习成绩到日常表现,从社团活动到综合素质发展,用具体事例生动展现学生在校的成长轨迹。当喀什地区的一位家长看到孩子参加志愿服务的照片时,眼眶湿润:“没想到孩子在学校这么努力,我们家长特别放心。”

覃瑞等与学生家长交流。 李丹摄
交流中,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规划,重点解读了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如法学院的专业建设优势、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突破、药学院与地方药企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孩子学的法学专业未来能服务家乡法律事业,我们特别支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位学生家长在听完介绍后表示。
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教育管理问题,家访团认真听取意见建议,逐一记录家长提出的增加实践教学机会、加强就业指导等诉求,并表示学校将把这些建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让教育更贴合学生成长需求。
结合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点,家访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家访全过程。在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中,老师们结合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的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我们家三代人都在新疆生活,亲眼见证了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温暖故事,孩子在学校也常说要和同学团结友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位锡伯族家长的分享引发在场师生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家访团成员与学生及家人合影。 黄炎垒摄
针对部分家庭的实际情况,家访团重点介绍了学校的资助政策与帮扶措施。从国家奖助学金到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从学业帮扶“一对一”计划到心理辅导,老师们逐项讲解申请条件与流程。“感谢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孩子可以安心完成学业了。”喀什地区一名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家长激动地说。
“孩子对数据分析很感兴趣,但我们担心就业方向不明确,想听听老师的建议。”面对家长的困惑,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老师建议家长支持孩子参与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人工智能实训项目,并共同制定了“专业学习+技能认证+实习储备”的三步走计划。
家访过程中,老师们坚持“一生一策”,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和家庭期望,与家长共同商讨个性化教育方案。药学院老师建议一名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学院相关课题研究。法学院老师则为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梳理法学专业考研方向,推荐参考书目与备考方法。“老师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为未来发展铺路,这样的家访太有意义了。”家长们对此赞不绝口。
家访团还前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看望法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此实习的8名学生。家访团与阿拉山口市司法局代表、实习学生开展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同学们的实习内容、工作进展及生活情况,认真听取了司法局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与建议。校地双方还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地)合作、提升实习育人质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现场。 黄炎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