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美 致新笃行

民族学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师资队伍 / 民族学系 /  正文

高旸

时间:2024-04-09    作者:     浏览次数:

 

姓名:高旸

 

职务/职称:讲师

通讯地址: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5西403

E-mail:gaoyangznmd@163.com

 

一、学习和工作简历:

(一)学习经历

2019.9-2022.6: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2022.9-至今: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23.9-2024.9:国家民委文宣司专班借调工作

、科研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方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本理论及民族互嵌方向)

城乡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城乡融合及基层治理方向)

(二)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湖北省基金一般项目:街居之间:武汉市居民参与社区防疫治理的角色形塑与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SY22024)

2.主持中南民族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中东部城市民族问题治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DY23008)

3.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民族交融交错地带构建多民族互惠共生共同体的路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SQ25022)

4.主持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校外开放项目: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叙事传播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GTT-YB02)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于各类期刊、报纸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代表性文章如下: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理论立场、核心论域与发展路向》,《统一战线学研究》,2025年第4期。

②《新时代推动建立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意涵及路径转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6期。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年第1期。

④《新时代深入推进民族互嵌的实践逻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网络首发。

2.城乡社会发展与基层治理主题

《重拾乡土韧性:隙地村落的生计发展与和美乡村塑造——基于武陵走廊Q村的田野考察》,《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第5期。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与行动表现剖析——以w市“超级网格”现象为例》,《城市问题》,2021年第12期。

“污名”到“同情”:疫情时期社会心态调整探析——以疫情流言为分析视角》,《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大社会”与“小家庭”——精准扶贫的情感治理经验探析》,《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⑤《“帷幕前后”:呼伦贝尔牧民家访的文化真实性问题思考》,《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年第3期。

3.经典社会理论与文本研读主题

①《相对贫困样态转变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兼论共同富裕实现的中国方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5年第5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方法论的新时代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符号世界真实之感从何而来?——文化技术性生产的个体理性认知困境反思》,《天府新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21年第6期。

《贫困相对性与人的主体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贫困治理实践》,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技术主导与情感零度:“非遗”数字化技术伦理反思》,《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

四、教学及成果

主讲课程:

1.社会学概论、《政治社会学》、《民族互嵌社区建设本科生;

2.《社会学名著导读》、《人类学学科史》、《社区互嵌与民族交融专题》研究生;

教改项目:

3.参与湖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会学大类《社会调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主持人:黄利会,项目编号:2023194)

 

上一条:范英杰

下一条:刘占勇

版权所有@2021-2031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鄂ICP备05003346号   公安备案号:420111020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