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
社会服务
泽霖讲坛
共话学科建设 共育社工英才​​——我院社会学系教师赴长江大学开展调研交流和招生宣传活动

9月26日下午,我院师生代表一行8人在党委副书记王璐璐的带领下赴长江大学法学院开展交流活动。座谈会伊始,长江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凡对中南民族大学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充分肯定了两院交流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高校间学科互动与人才培养合作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期待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深化两校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方面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在本次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璐璐首先介绍了学校整体学科布局与发展战略。她强调,学校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实务协同”的办学特色。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徐莉详细分享了学院学科建设的具体举措与成果,包括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民族地区社会服务项目开展等情况。她表示,学院近年来通过引进行业导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

长江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朱帅介绍了该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情况,长江大学将实践活动贯穿本科生整个学习生涯,通过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实践,着力提升其动手能力,切实实现学以致用。他表示,两校学科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并鼓励两校学生积极报考对方院校研究生,拓展学术视野与发展平台。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校友韩飞(长江大学本科毕业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两校学习体验与成长感悟。他表示:“从长大到民大,不仅是学校的转变,更是学术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民大丰富的民族资源与跨学科平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机会。”他的发言生动展现了两校育人的衔接性与延续性。

在自由交流环节,社会学系主任章长城针对长江大学学生提出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就业导向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他从专业定位、实践资源整合、职业发展路径等角度展开分析,并欢迎长大学子报考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融入民族院校多元文化氛围。研究生秘书席钰萍系统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研助管岗位、专项助学金等政策,为有意向报考的学生提供了实用的信息参考。

随后,作为两校人才培养衔接的生动例证,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25级新生夏晶怡(长江大学本科毕业生)分享了自身体验。她结合考研的成功经历,畅谈了入学近两周来的深切感受,特别肯定了学校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扎实的专业培养模式,并为在场学弟学妹提供了宝贵的备考建议。

通过此次面对面交流,与会社会工作专业大四学生纷纷表示对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特色、培养模式和发展平台有了更具体、深入的认知。同学们围绕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安排、研究方向选择等具体问题踊跃提问,得到现场老师的细致回应与充分肯定。多位同学在交流后明确表达了报考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的意愿,期待在民族院校的多元平台中拓展学术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此次座谈不仅是两校在社会工作学科领域互学互鉴的有效实践,也是我院开展社会工作硕士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起点。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协同的理念,与长江大学法学院携手探索高等教育创新路径,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社科人才贡献更大力量。(责编:章长城,审核:唐胡浩,上传: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