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学院党委书记钱文彬率社会学系主任章长城副教授、MSW负责人徐莉教授赴武汉协和医院,参加该院召开的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实习总结汇报会。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团委书记(社工部主任)李悔、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黎纬明及各科室护士长、医务社工临床骨干等出席会议,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社会组织代表受邀参会,共同见证校院共建医务社工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共商行业发展新模式。

会议伊始,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与学院党委书记钱文彬先后致辞,共同肯定校院合作在推动医务社工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双方强调,临床实践是培育高层次医务社工的核心环节,实习生们深入一线科室服务特殊群体,将专业理论转化为人文关怀,充分彰显了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育人理念。
随后,协和医院团委书记(社工部主任)李悔在专题汇报中,系统梳理了半年来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成果。她特别提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8名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在儿童医疗、肿瘤支持等复杂场景中表现突出,不仅以专业能力协助患者开展社会心理评估,更在多学科协作中发挥桥梁作用,为提升医疗服务的人文温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紧接着,在科室实践成果展示环节,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肉瘤与黑色素瘤科带教代表现场展示我院实习生临床实践成果。实习生们在科室指导下深度参与患者社会心理评估、家属支持计划设计及多学科协作,有力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全人关怀理念落地。
基于上述实践基础,卢菲、邓鑫、李媛、王晨燕四位优秀实习生代表结合科室特点系统呈现实践成果。这些实践展现了我院社工实习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服务中的探索与努力。
最后,围绕这些实践成果,与会领导与专家展开研讨,聚焦三项核心议题:一是探讨多校联合培养机制,提出依托协和医院平台整合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推进实习资源共享与协同培养;二是交流经验传承创新,推动实习生“传帮带”,建议通过实习成果整理、案例分享等方式促进实务经验转化;三是科研与行业标杆建设,借力湖北省“医学与社会”学术论坛,联合编写全国相关案例教材,以湖北实践辐射全国,确立行业引领地位。

本次会议全面展示了我校与协和医院共建医务社工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校院双方对协同育人的高度重视与实践成效,未来,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将与武汉协和医院持续深化战略合作,重点拓展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案例研讨机制,强化校院协同育人效能,推动医务社工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专业力量。(责编:许长新,审核:陈祥军,上传: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