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
社会服务
泽霖讲坛
我院本科生社会实践成果近日被“中国傩戏网”全文转载

近日,由我院马博博老师指导,历史学2201班王蕊琦、段海容同学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彝族古戏“撮泰吉”》一文,被“中国傩戏网”全文转载推荐。该文基于团队成员前往贵州毕节田野考察所得,从起源与发展、道具与表演、历史与文化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彝族“撮泰吉”戏剧。


“撮泰吉”是中国戏剧珍贵的“活化石”,被誉为“人类的祖宗戏”。主要反映了彝族先民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向后人展示了先民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生活知识。因其丰富的价值,2006年5月“撮泰吉”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社会关注,成为展现西南各民族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载体。

据悉,本文作者在马博博老师的指导下,于2024年8月专程前往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实地考察了“撮泰吉之乡”—板底乡,并先后对“撮泰吉”艺术传承人、威宁县民族研究所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撮泰吉”的生存发展现状及其以戏剧的形式展现西南地区先民迁徙与民族交融的历史价值。

我院长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及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子以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的文化肌理,传承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聚青春之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责编:马博博,审核:陈祥军,上传: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