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刘宏宇老师、徐莉老师带领50余名学生,奔赴重庆开展为期7天的深度调研。此行以“真题实做”为行动指引,旨在深入贯彻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部署,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系统学习重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典范,为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服务基层治理探索创新路径。


调研首先聚焦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的治理实践,该街道工校社区居委会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其成功经验成为重点研究范本。在街道综合基层治理中心,师生与基层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到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两队支撑、N队协同”机制,深度融合民族交往交融实践:街道层面统筹社区建设,夯实服务基础;社区层面联动专业队伍,嵌入民族文化传承;同时整合“红石榴”民族融合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力量,推动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共建情谊,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带着对于社区具体实践的深入思考,师生们走访雨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地考察学生托管、公益课堂等惠民项目,探讨智慧技术应用场景与社区治理优化路径,并从宏观层面对比分析武汉、重庆两地社区治理的实践差异。切身感受文化服务凝聚社区共识、赋能社区治理的显著成效。

接下来,为深化基层治理实践认识,团队围绕全龄友好社区建设主题,走进邻近特色社区开展进一步调研。在黎明社区,师生们细致考察手作市集、非遗工坊等文创空间,深入调研青年夜校如何融合技能培训与社群关系建构、老年大学如何结合智能教学体系与健康关怀服务,系统总结该社区以文化为纽带促进代际融合的实践经验。在红土地社区,调研重点转向民生服务与社区经济协同,团队与社区居民、商户代表座谈交流,广泛收集关于社区经济圈建设的诉求与建议,了解社区如何进行自我造血,深入探讨便民服务与商业活力互促共生的有效机制。星澜社区的养老服务调研则进一步完善了全龄服务体系图景,师生们通过考察适老化服务设施与模式,提炼该社区在精细化养老供给方面的创新举措。


伴随着调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调研视野延伸至渝北区华新街道与北碚区蔡家岗街道。在嘉和社区,其依托滨江地标打造网红IP、推动场景化治理的实践引起团队高度关注。师生们重点观察该社区如何将空间吸引力有效转化为居民参与热情,这一发现与师生对社区活力源的探讨形成深度呼应。蔡家岗街道碚都佳园社区作为大型公租房聚集区,其服务流动人口的融合型治理模式,为解答新市民社区融入问题提供了实践方案,与全龄服务主题共同彰显基层治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团队随后走访的华福雅苑、金宁等社区,从党建引领、民生经济协同等多维度,进一步丰富了师生们对基层治理创新路径的立体认知。


此外,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还探访了重庆大礼堂、渣滓洞、白公馆等历史坐标,为此次实践注入了厚重的精神底色。在庄严肃穆的历史现场,师生们透过泛黄史料与生动讲解,深切缅怀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体悟红岩精神中“为民服务”的永恒内核。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精神养分,与连日来在基层一线体察到的“以人为本”治理实践,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深刻共鸣。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既印证了“民生初心”在中华大地上的一脉相承,更将团队对治理核心价值的理解,从鲜活的实践观察升华为深沉而坚定的精神信念,为未来投身社会服务与治理创新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贯穿全程的是对不同社区围绕居民核心需求展开创新和实践服务的深刻体悟。从五里店街道的民族团结治理典范,到各具特色的全龄友好社区实践,再到多样化社区的治理探索,连贯深入的行程让团队成员对基层治理蕴含的民生温度有了更具象、更深切的感知。此次调研以动态视角串联起多元社区样本,不仅精准捕捉到各具特色的治理亮点,更提炼出“强化校地协同、坚持民生为本”的共性治理逻辑。丰富的一手资料与深刻的实践体悟,为社会工作专业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与实践启示,也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探索了有效路径。(责编:刘宏宇,审核:唐胡浩,上传: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