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中心

动物常规给药

经口给药

即灌胃法,在短期实验中,多采用灌胃法。此法剂量准确。灌胃法是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物灌到动物食道末端或胃内。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小鼠的灌胃针长约45cm,直径1mm,大鼠的灌胃针长约 68cm,直径约1.2mm。灌胃针的尖端焊有一小圆球形突起,此突起为中空。目的是防止给药时针头刺入气管或损伤消化道。灌胃针分为直型和弯形两种。弯形灌胃针成10 度左右的角度,以适应口腔、食道的生理弯曲。实验者可按照个人熟练度任选其一。更好的选择是使用塑料制的灌胃针,可更好的减少对动物的损伤和刺激。

鼠类的灌胃法: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分别固定大鼠的双前肢,向后用力使大鼠呈前肢上举状。食指第一指节弯曲后用关节抵住动物寰椎处,使大鼠头部上扬,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使其前端到达膈肌水平,即可将药物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 34cm,大鼠或豚鼠为 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腹腔给药

固定动物,使腹部向上,头呈低位。右手持注射器,在两膝之间画一水平线,在中间偏右侧进针,如果是雌鼠,进度部位与最后一对乳头在一条线上,进针角度为30 度,进针深度为5mm,回抽确信针尖没有刺到腹腔内容物,便可将药物缓慢注入。一次注射量为0.1-0.2ml/10g 体重。应注意,且勿使针头向上注射,以防止针头刺伤内脏。如果,频繁给药,也可以左腹侧下腹部注射。先将动物固定,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时约 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静脉给药

小鼠和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鼠尾静脉共有3 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除毛后置尾巴于 45~50 度的温水中浸泡几分钟或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开始注药时宜少量缓注,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如有白色皮丘出现,说明未穿刺入血管,应重新向尾根部方向移动 针头再次穿刺。注射完毕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或使用干棉球等止血物品止血。如需反复注射,应尽量从尾的末端开始。

兔多采用耳缘静脉。保定动物后(一般采用兔固定架)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兔耳缘静脉注射部位待静脉膨胀后使用注射器注射给药,给药后压迫止血。



 

中南民族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 邮编:430074
邮编:430074 电话:027-67843965 传真:027-67842752
技术支持:新思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