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王海英教授/张芯副教授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张芯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 2024-11-19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王海英教授/张芯副教授课题组在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Response and adaptation of Chlorella pyrenoidosa to 6PPD: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mechanisms”的研究论文。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4027018。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越和袁镭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海英教授和张芯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型环境污染物6PPD对蛋白核小球藻在生理和遗传方面的毒性作用及其适应机制,填补了此类污染物在水生初级生产者中的研究空白。此项研究发现,小球藻在6PPD暴露下经历了“抑制—恢复—刺激”三个生长阶段。6PPD暴露初期显著抑制氮代谢,尤其抑制了硝酸盐转运蛋白NRT 2.1的表达,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6PPD通过氢键和π-阳离子相互作用占据NRT 2.1底物结合口袋,限制无机氮的摄取,进而抑制生长。在适应阶段,小球藻通过上调DNA修复、增强光合作用和碳代谢,实现代谢重塑并产生代偿性增长,表现出更高的生物量增长。这一发现小球藻具备适应6PPD污染的调控能力,具备作为污染指示物和生物修复工具的潜力,为6PPD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微藻与污染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次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181)、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2023020201020464)和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基金(XTZ24023)等项目资助。

论文图解摘要。  生命科学学院张芯老师供图

 


 

   责编:张泽会    审核:李金    上传: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