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文传学院举办《“交”之“即刻”义及其来源》学术讲座
作者:​郑凤颖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时间: 2024-06-19


6月13日上午,文传学院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董志翘在学术交流中心三楼三会议室作题为《从“交斩美人”谈起——“交”之“即刻”义及其来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传学院邵则遂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语言类专业博士生及硕士生参加。


 




董志翘教授讲学


董志翘教授以《世说新语》中“使黄门交斩美人”例句为切入点,通过列举历来注家对“交”的释义,指明其应该解释为“即”“即刻”,“交斩美人”即“即斩美人”“立斩美人”之意。

谈及“交”之“即”“将”义的来源,董教授结合古文献资料展开了深入探讨。他指出,通过对同一“相关义群”下的“即”“会”“际”等词的引申途径和语法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交”字从最初的“交接”动作含义,逐渐演变为表达性质状态的“近”,并最终演化为表示时间点的“即刻”。这一变化过程在逻辑上是连贯且自然的。

关于《世说新语》中“使黄门交斩美人”的“交”应当训为“即刻”义,董志翘教授作出了三点解释。其一,在古代文献中,一般下属因某事引起主人之不满、愤怒,于是主人斩杀下属以立威名,习惯上都是用“即斩”“辄斩”“遽斩”“立斩”“辄杀”“遽杀”。其二,在后代一些转述《世说新语》“交斩美人”故事的诗文中,不理解者往往采取删除“交”字,而理解者在“斩”“杀”字前常用“便”“辄”“立”“遽”之类的时间副词对释之。其三,历代文献中“交斩”这样的组合出现较少,但除《世说新语》外,仍有几例文学作品采用了此种组合方式。






讲座现场


董志翘教授就元曲及近代俗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顿剑摇环”一词也进行了考证训释。他认为,从语法上讲,“顿剑摇环”并非“按住剑”“摇刀环”的并列关系,而是“拔出剑”后“挥舞剑”的顺承关系。从语义上讲,“顿”即“扽引”义,所以“顿剑”可理解为“拔剑”。“环”亦非“刀环”,而是“剑环”,且此“剑环”乃以局部代全体,也就是指“剑”。故“顿剑摇环”大致上即同于“拔剑摇霜锷”之义。

讲座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就“语法化过程中词类范畴的转变是如何考量?”“《世说新语》和佛经之间是否存在交集?”“做字词探源时,其音义如何区分是来自少数民族语言还是古代汉语?”“‘交’表示接近义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否有相关材料佐证?”等问题向董志翘教授请教,董老师结合讲座内容及自己的研究心得分别进行了解答。最后,主持人邵则遂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并向董志翘教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

 

 

   责编:蔡灿武    审核:李金    上传: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