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舒涛研究员应邀莅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作题为《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甲醇制烯烃 (MTO) 反应机理中的应用》学术讲座。本次报告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立教授主持,学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讲座活动现场。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供图
报告深入探讨了分子筛催化剂在MTO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并展示了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子尺度解析反应机理的最新进展。分子筛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和可调酸性,在工业催化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优化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策略与反应工艺,需要从分子层面深入理解其吸附-扩散性质、酸性质及反应机理。近年来,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成为分子筛催化反应基础研究的有力工具,能够从原子/分子尺度提供催化剂结构、扩散及反应机理等信息。本次报告聚焦甲醇制烯烃 (MTO) 反应,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利用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诱导期阶段初始C-C键的生成机制、高效反应阶段活性中间物种的检测、失活阶段积碳的分布和失活机制、水对分子筛骨架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甲醇制烯烃反应的调控。
讲座的最后,徐舒涛研究员就固体核磁技术在工业催化中的应用、分子筛酸性调控策略等相关问题和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此次学术讲座不仅加深了与会师生对MTO反应机理的认识,还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深刻的指导,同时向绿色化工与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专家介绍:徐舒涛,研究员,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骨干,获国家优青基金、大连市杰青基金资助,以及中国化学会分子筛青年奖、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任《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等期刊青年编委。长期从事原位固体核磁共振在分子筛催化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在MTO反应机理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Nature、Chem、JA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