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汉字的记语职能与超语用法》学术讲座
作者:刘婷婷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时间: 2025-11-12

11月6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在学术交流中心做《汉字的记语职能与超语用法》学术讲座。讲座由谢荣娥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

讲座活动现场。 刘婷婷摄

讲座中,李教授首先系统阐释了汉字的记语职能,将其归纳为本用、兼用、借用三大核心类型——本用即造字初衷与所记词语直接关联;兼用是原字延伸记录引申义、派生词;借用则分为借现成字表同音词与“造字式借用”。

同时,作为表意文字体系的独特优势,汉字的超语用法成为核心亮点,李教授通过大量鲜活案例展现其超越语言音义的表意魅力:借形表意中,例如鸡足印似“个”、睡姿如“大”,网络用语“囧”“槑”借字形传递特定含义;变字形表意里,“福”倒贴表“福到了”“寿”写长寓意“长寿”;换用字表意承载深厚文化内涵,武则天造“曌”彰显男女平等,商界用“富一楼”代“负一楼”寄托财富期盼,而拆构表意、形变体诗等用法,更将汉字的灵活性与艺术性推向极致。

李运富教授讲学。 刘婷婷摄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异体字研究、方言标音字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等问题踊跃提问。李教授详细解答,异体字并非完全互换,需关注其功能差异与文化背景;研究方言、佛经标音字应聚焦字词关系而非仅停留在字形;对外汉字教学应弱化过度规范,侧重讲解字形理据与超语用法,以激发学习兴趣。

谢荣娥教授代表学院对李教授的分享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梳理了汉字的基本使用逻辑,又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不仅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也让听众深刻感受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

   责编:蔡灿武    审核:张道洪    上传: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