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国家安全学院开展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主题讲座。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朱剑林老师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国家安全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习。副院长胡新丽主持讲座。
朱剑林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授人工智能安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运用的实际操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属于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朱老师强调,各学科应当探索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学生需掌握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需求。同时,发展人工智能需与治理同步推进,确保其安全、可靠且可控。
随后,朱老师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三大根源,即目标偏差、环境复杂、行为涌现,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从伴生安全和赋能安全两个维度,为同学们辨析人工智能安全。针对构建安全防线,朱老师介绍了“可信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这一解决方案,该体系以“以人为本、权责一致、分类分级”为核心原则,具备十大安全属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覆盖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在研发阶段聚焦内生安全,在应用阶段强化软硬件防护与衍生安全保障,在管理方面依赖国家政策、全球协同以及科研投入,从而形成“技术-管理-政策”协同的格局。
最后,朱老师详细讲解了Anaconda、Pytorch、jupyter notebook等环境和包的安装与使用。

讲座活动现场。 张潇予摄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智能驾驶安全、第三方数据获取等与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咨询,朱老师予以详细解答。
此次讲座顺利举办,赢得了热烈反响。副院长胡新丽在点评时指出,本次讲座活动使学院研究生对人工智能安全理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同时为同学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