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与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新规适用与辩护策略创新论坛”暨“武汉6+N刑事业务探讨会”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行。湖北楚尚律师事务所、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靖霖(武汉)律师事务所、湖北中和信律师事务所、泰和泰(武汉)律师事务所、湖北维思德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联合协办。
开幕式由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主任郑武平主持,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潘红祥致辞。潘红祥强调,2025年最高法《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是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重要里程碑,精准回应了实践难题。他表示,本次研讨是凝聚智慧、产出成果的起点,期待通过交流推动实务与理论的深度融合。
潘红祥院长致辞。 法学院供图
论坛分为四个单元开展,十余名专家学者和律师作主题发言。在新规下知识产权犯罪的入罪标准与辩护边界单元,与会律师、学者结合新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探讨了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的细化、主观“明知”的认定逻辑及辩护要点。在知识产权犯罪的证据认定标准单元,针对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商品、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等不同罪名,专家们剖析了证据审查的重点、难点,强调了证据三性审查的重要性。在刑行交叉案件的程序衔接与权利救济单元,专家们从比较法视角探讨了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界分标准,提出了强化程序衔接和“不起诉”适用的建议,以保障权利人权益。最后在量刑与罚金刑抗辩的精细化路径单元,参会律师和学者分享了犯罪构成抗辩、主观故意否定、涉案金额扣减、量刑情节运用以及罚金刑精细化抗辩的策略,助力律师提升辩护效果。
郑武平总结讲话。 法学院供图
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主任郑武平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通过深入研讨新规及实务经验,为知识产权刑事辩护提供了新思路、形成了建设性共识。至此本次会议圆满结束。